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谁找中医大腕看过病 [打印本页]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1:16
标题: 谁找中医大腕看过病
哪位同道本人或是陪亲戚朋友找过老名中医看过病的,请说说疗效如何。这里的老名中医是指在中医界有一定名气的大腕,比如 朱良春 周仲英 邓铁涛等。多搜集些信息,看看盛名之下到底水平如何,以及目前中医的诊疗水平到底是个什么水准。

我先说一下我的经历:我上学时曾找河北中医学院的名医 李士懋 看过失眠,开的是乌梅丸,服用数剂似乎病情有所加重。
作者: 仆本恨人    时间: 2011-3-24 12:10
1943年,徐复观时任陆军少将,这一年他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并成为高级幕僚。徐复观读到了熊十力独创的新儒家哲学体系“新唯识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发了从师之意。正好此时,熊十力也在重庆梁漱泯先生主持的勉仁书院教书。徐复观便试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几天,熊十力便给他回了信。熊十力说到后生对前辈要有礼貌,批评徐复观来信字迹潦草,诚意不足。徐复观立即去信道歉。经过几次通信后,熊十力约徐复观来书院面谈。

徐复观第一次去见熊十力,是身着陆军少将军服。
徐复观向熊十力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这本书早已读过了。熊十力面露不悦之色,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过了一段时间,徐复观再见熊十力,报告《读通鉴论》已经读完。熊十力让他谈谈心得,徐复观就谈了许多对王夫之的批评。

熊十力还未听完就开始破口大骂:你这个东西,怎么会读得进书!任何书的内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坏的地方。你为什么不先看出他的好的地方,却专门去挑坏的;这样读书,就是读了百部千部,你会受到书的什么益处?读书是要先看出他的好处,再批评他的坏处,这才像吃东西一样,经过消化而摄取了营养。譬如《读通鉴论》,某一段该是多么有意义,又如某一段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记得吗?你懂得吗?你这样读书,真太没有出息!

多年后,徐复观回忆道:这对于我是起死回生的一骂。恐怕对于一切聪明自负、但并没有走进学问之门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骂!近年来,我每遇见觉得没有什么书值得去读的人,便知道一定是以小聪明耽误一生的人。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2:24
人家 徐复观 来给他汇报读书感受,他一上来就破口大骂,他怎么不先听听人家话语中合理的部分呢?看来 这个 熊十力 也是就会教训别人,自己也不怎么样啊。
作者: zq2011    时间: 2011-3-24 12:25
无锡有人出汗找周仲英看严重了不敢再去,很失望。
作者: zq2011    时间: 2011-3-24 12:30
我本睡眠不是很还勉強,吃了乌梅汤去附子更严重,浑身发冷,汗更多,冷到骨子里了。
作者: zq2011    时间: 2011-3-24 12:33
天之君子你失眠好了吗,自己看吧。
作者: 曹东升    时间: 2011-3-24 12:41
kkkkk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3-24 12:42
自己做名医最好,省得去上某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医的当!
作者: 邓舒群    时间: 2011-3-24 12:50
引用第1楼仆本恨人于2011-03-24 12:10发表的  :
1943年,徐复观时任陆军少将,这一年他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并成为高级幕僚。徐复观读到了熊十力独创的新儒家哲学体系“新唯识论”,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遂萌发了从师之意。正好此时,熊十力也在重庆梁漱泯先生主持的勉仁书院教书。徐复观便试着写了一封信,表示了仰慕之情。不几天,熊十力便给他回了信。熊十力说到后生对前辈要有礼貌,批评徐复观来信字迹潦草,诚意不足。徐复观立即去信道歉。经过几次通信后,熊十力约徐复观来书院面谈。

徐复观第一次去见熊十力,是身着陆军少将军服。
徐复观向熊十力请教该读点什么书,熊十力向他推荐了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徐复观说这本书早已读过了。熊十力面露不悦之色,说你并没有读懂,应该再读。

.......
说的好
作者: 耕读世家    时间: 2011-3-24 12:50
多临证、多读书、多求教!
做好自己,管人做甚?!
好学者,无剪爪甲之时。何况其他。
作者: 邓舒群    时间: 2011-3-24 12:53
世间每一个医生都会有他的长处 也会有他不及的地方 这个对谁都不会例外的 再大的名医一生也都会有看不好的疾病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3:08
标题: 回 耕读世家
“多临证、多读书、多求教!
做好自己,管人做甚?!
好学者,无剪爪甲之时。何况其他。”

君既言此,怎么有闲功夫回帖呢?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3:10
标题: 回 邓舒群
你说的很对,所以我才在这里广征实例,以做判断。
作者: 谢兴    时间: 2011-3-24 13:14
名气越大,技术越高的医生,看不好的病人越多,手上死的人也越多
谁叫他名声这么大,治不好的病人都去找他
作者: 谢兴    时间: 2011-3-24 13:29
治失眠的方法很多嘛
比如:  体质好一点,上部有热像的,三才封髓丹。偏瘦的,桂枝龙骨牡蛎汤。偏寒的,潜阳丹。胃中有热的,小承气汤微和一下。实在找不出原因,重量的半夏对夏枯草交通阴阳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3:39
标题: 回 谢兴
“名气越大,技术越高的医生,看不好的病人越多,手上死的人也越多
谁叫他名声这么大,治不好的病人都去找他 ”

有道理,但也不能全这么说,如果这么推理,胡万林 也是无辜的。
治死了,治不好,也要看得的是什么病。
作者: drongh    时间: 2011-3-24 14:14
胡万林
的水平比有些专家教授好像水平高些。
作者: 耕读世家    时间: 2011-3-24 14:34
标题: 回 11楼(天之君子) 的帖子
回也白回。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4:56
标题: 回17楼 耕读世家
看,既然说"无剪爪甲之时“,怎么又来回闲帖。赶紧去多临症,多求教,回帖作甚。
作者: 济民    时间: 2011-3-24 15:14
其实治病靠缘分 药度有缘人
作者: 谢兴    时间: 2011-3-24 15:18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生只读圣贤书,最终也不过一书呆子而已
作者: 谢兴    时间: 2011-3-24 15:40
标题: 回 15楼(天之君子) 的帖子
这胡万林,名声虽不小,技术却不敢叫高,医德嘛......无语......
终于知道什么叫盛名之下无虚事-------------
作者: 蝳蠴強    时间: 2011-3-24 16:09
你们居然敢怀疑国医大师!!!
国家瑰宝啊
作者: 未必    时间: 2011-3-24 16:26
我老母亲严重失眠,曾排了一个月的号,找哈尔滨一位著作等身的老中医病,好歹到号了,遇上这位老中医之子看病,吃了半个月药,寸效不见。观其方,没有半点儿经方气色,无非是几十味镇静安眠之品。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让我们九族失望,四邻寒心。
作者: lwylwy51    时间: 2011-3-24 16:32
无稽之谈
作者: ldylzl    时间: 2011-3-24 16:36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必有其过人之处,我们当要深思。
有水平的贬不低,没水平的抬不高!
术业有专攻,面对不同的疾病,神仙也有技穷之时,何况是人?你提到的名医,我曾与其中一位共事一年,我佩服他的知识渊博,思辨敏捷,疗效独到;失败时及时调整方案,这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本事。但我更佩服他对中医的炽热之心!
拿前辈之过开玩笑,我不敢,你自已点评吧!我还是学习他们长处为妙。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4 16:56
我发帖的目的不是要贬低谁,而是征集些资料,以便客观的看待一些事情。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3-24 17:04
[quote]引用第19楼济民于2011-03-24 15:14发表的  :
其实治病靠缘分 药度有缘人
有道理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3-24 17:18
【引用】中医理论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但四大经典之外群医往往各执一偏互相攻讦,致使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医理又是见仁见智,不以权威之言为准则,所以就很难统一认识。而那些被某种势利统一起来的理法方药,在面对具体病证的时候,又往往无济于事。这样就造成了中医界从古至今的混乱,治病的权柄似乎操在少数神医的手中,普通医生则对复杂的病证失去了治疗的手段。所谓,上工十全,中工十全六七,下工十全二三而已。还没算上庸工杀人无数。其实,并非神医们垄断了医术,只不过是因为中医理论过于高深,那些智力普通的医生知难而退不肯深入,或者虽用功而不得其门径而入罢了。专业人员尚且如此,那些道听途说胡乱猜测的门外汉就更是可想而知了。(请原谅未注出处)
这段话有道理。其实,无论多大名气的专家,都很难保证看好每个病人。湖南名医熊继柏教授说:在目前的医疗环境和生活环境下,能够十全六七者,就已是医术出色的好医生了。
所以,不可苛求。
不过,楼主的出题挺值得深思。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1-3-24 17:35
标题: 回 28楼(橘龙) 的帖子
请问 熊继柏 在哪里说过这样的话?具体的出处?原话?

我正在收集古今名医的自我医术评价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1-3-24 17:38
有人说 孙思邈坦言自己只能十中其一

可我查<千金>两书找不到出处,或是误传?
作者: bjw130    时间: 2011-3-24 19:35
无聊!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3-24 20:54
标题: 回 29楼(汤一笑) 的帖子
我本无兴致回答这种不怀好意的问题,不过,如果您真的对这些名家漠不关心的话,还是请看看经方沙龙2009年12月发表的《湖南熊继柏讲座 视频》,熊教授会亲口告诉您。
作者: 兰天    时间: 2011-3-24 21:44
其实名医也有他的无奈,一上午下不了班,连中午饭都吃不上,每个病人就看的时间太短,看病太匆忙,辨证就不一定到位,也就影响疗效了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1-3-24 21:54
标题: 回 32楼(橘龙) 的帖子
没什么不怀好意,古今大把名医在自己的著作中对自己或别人的医术有过评价。

研究历史上的医者的自我评价和同代医家或后世对他医术的评价肯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论题。

我不知道医史学界或文化史界有没有人做过这种研究,但迟早会有人做。

近代名医自认为还算中工的人并不少。
作者: 仆本恨人    时间: 2011-3-24 22:07
研究历史上的医者的自我评价和同代医家或后世对他医术的评价肯定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论题。
--------顶
作者: 橘龙    时间: 2011-3-24 22:14
标题: 回 34楼(汤一笑) 的帖子
研究什么是您的兴趣,我很赞赏。
如果没有理解您的用意,我道歉
作者: skw    时间: 2011-3-24 23:16
标题: 回 13楼(谢兴) 的帖子
是这样的。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1-3-25 10:25
标题: 回 30楼(汤一笑) 的帖子
思玥 [发消息]

昨天 22:01  关于孙思邈的医术
汤先生,所谓孙思邈的医术
“有人说 孙思邈坦言自己只能十中其一”并不是其对整体医术的评价,而是对麻风病治疗的评价,原文是:
“余尝手疗六百余人,差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所以深细谙委之,且共语看”(见《千金要方·痔漏·恶疾大风》)

原文是:“此候虽种种状貌不同,而难疗易疗,皆在前人不由医者,何则?此病一着,无问贤愚,皆难与语,何则?口顺心违,不受医教,直希望药力,不能求已,故难疗易疗,属在前人,不关医药。予尝手疗六百余人,瘥者十分有一,莫不一一亲自抚养,所以深细谙委之。姑与其语,觉难与语不受入,即不须与疗,终有触损,病既不瘥,乃劳而无功也。”

   孙真人评价过“晋宋以来的名医”:“晋宋以来,虽复名医间出,然治十不能愈五六,良由今人嗜欲太甚,立心不常,淫放纵逸,有阙摄养所致耳。”见《备急千金要方序》,他认为“治十不能愈五六”的原因还与药物出产有关。《备急千金要方》卷一 诸论 论用药第六   “病轻用药须少, 重用药即多。此则医之一隅,何足怪也。又古之医者,自将采取,阴干、曝干,皆悉如法,用药必根据土地,所以治十得九。今之医者,但知诊脉处方,不委采药时节。至于出处土地,新陈虚实,皆不悉,所以治十不得五六者,实由于此。”孙真人对先贤的评价或许还有比较客气的成分。

    医生对自己擅长的疾病类型疗效较好,成功率高是正常的,但也要看钻研的是那种疾病。出名后各种疑难绝症患者涌来求医,对这类患者疗效一般是很正常的。象一些绝症
能改善症状,多活些时日就不错了,有些疑难证十中其一、二也很不错了,象孙真人治大风,要看治疗的是什么病,古代医家也有很多病认为是“不治”的,看过后根本就不开方。有些看不明朗的也和患者或家属说明,或试一试。医生不懂看的重病、难病最好不要乱治,免得浪费患者的钱财。中医界过去有神化先贤医家的传统,所说虚、玄较多,有些或太过了,在过去时代或有利于医界,但在今天这种理性时代,却易被人质难,反而不利于中医发展。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3-26 22:42
国医大师都是临床滚爬出来的经历过医疗战火的考验,许多人年轻时即是一方倚重的高手!可医之所病病道少,在繁杂的疾病面前任何人都显得渺小!况且大师门前车水马龙,真正给他们诊疗每个患者的时间很少,这样很容易思维不集中出偏差(我虽不是名医但是深有体会,上午看到40个以上大脑疲惫不堪,所以只好限号)。比如顽固性咳嗽一症我最近在门诊看的非常多,很有几个一剂知两剂已的,被称为神效,也有3、5剂之后好的,认为水平一般,也有10剂以上还不能收功的背地被人说水平不过如此。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3-26 22:43
标题: Re:回 28楼(橘龙) 的帖子
引用第29楼汤一笑于2011-03-24 17:35发表的 回 28楼(橘龙) 的帖子 :
请问 熊继柏 在哪里说过这样的话?具体的出处?原话?

我正在收集古今名医的自我医术评价

应该在他的讲座视频里有。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3-26 22:47
对于患者来讲当然希望自己的疾病又快又好又便宜地治好,可惜自古至今向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真正的大师又能奈何?所以多些宽容吧。
作者: 天之君子    时间: 2011-3-27 11:18
其实我发这个贴,就是想搜集些同道们的一手资料,真的没什么其他想法!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3-27 11:52
顾兄看顽固性咳嗽果然了得!十剂以上不能好转的咳嗽,也许一百剂也不见得会好。治咳嗽真不易也!
作者: 虔心问道    时间: 2011-3-27 12:13
顶楼上,10剂不效,也许100剂也不好,这话有理。识证精确时,1-2剂解决也是常见。
作者: 黎小裕    时间: 2011-3-27 15:13
标题: 回 43楼(槐杏) 的帖子
确实,医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作者: 槐杏    时间: 2011-3-27 15:45
我在咳嗽的治疗方面,是有深刻教训的。初得师承,屡治屡效,以为天下无咳嗽不可治,大言不惭,单治咳嗽便可安身立命,扬名立万了。至临证多了,那是越治心越愧疚矣!这个东西真的不好弄,不可小觑也。
作者: 顾志君    时间: 2011-3-27 19:07
标题: 回 46楼(槐杏) 的帖子
呵呵,同感同感。
作者: 流浪    时间: 2011-4-2 23:25
医院的名医,有不少不是靠疗效评出来的,你去找这些名医,不如找些明白的医生看病效果好,楼主是想推翻伪名中医吧[s:184]
作者: 流浪    时间: 2011-4-2 23:28
中医院,或大学里不少名医,都是中医这颗大树中的蠹虫,靠祖宗混饭吃的,有种的就像解放前先干个体医,出了名再去教书。自己都不会看病,还会教学生,搞笑[s:178]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