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芍药变酸考 [打印本页]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0-11-9 13:37
标题: 芍药变酸考
芍药变酸考  此文已并入《芍药考究》长文

  
作者: 和子    时间: 2010-11-9 15:01
我曾经尝过原生白妁片,仔细久品后,有淡淡的酸味呈现的。
作者: 和子    时间: 2010-11-9 15:05
 “酸”之一字,却是生气之原。和子就此随口谈谈.....
酸之药:北五味,南五味,木瓜,枣皮,山揸,乌梅,酸枣仁,白妁.....北五味酸辣,其酸在皮,南五味苦酸,木瓜苦涉微酸,枣皮酸甘略涉,后味略苦,山揸酸甘,后味较泷,乌梅大酸略辛,酸早仁略苦无酸,白妁先淡涉,后略苦酸.....酸之物于此谈个大略,至于详细功用,请参考诸家本草
作者: 老北风    时间: 2010-11-9 22:52
汤先生:辛苦了,谢谢!
作者: 十世遗风    时间: 2010-11-9 23:41
白芍尝之味苦,稍后有甜味。不是酸味,加甘草说它酸甘养阴,酸是大错,养阴牵强,养血生津液倒是可以比较准确。
谢谢楼主从历史来论证白芍,我很喜欢汤先生文章。期待先生下篇美文。
作者: 54656567    时间: 2010-11-10 10:17
辛散酸收,本草的味并不仅是它入口给人味蕾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于它功效的概括。不同医家,不同流派对药物功效的认知有所差异,所总结出的药味的差异也就很正常了。
汉书艺文志中,医经就有七家,除《黄帝内经》外,还有《外經》〔七〕卷。
《扁鵲內經》九卷。《外經》十二卷《白氏內經》三十八卷。《外經》三十六卷。《旁篇》等共七家,这些医经所载理论会相同吗?只不过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均已失传,所以《黄帝内经》能够成为权威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如果其他医经流传下来,很可能理论基础和《黄帝内经》有很大差异,那么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将发生地震和革命。
经方也一样,有包括《汤液经法》在内的十一家。这些经方家对药物功效的认识会完全相同吗?所以辅行诀等书与本经的性味有差异,也就很正常了。《辅行诀》让我们看到了除《伤寒杂病论》之外的经方组成的冰山一角。除芍药外,大黄(咸),旋覆花(咸),泽泻(咸),厚朴(咸),薯蓣(酸)等的药味也与《本经》不同。
所以,我认为并不是芍药“变”酸,芍药的酸味与苦味之争,反映了不同医学流派对其功效的不同认识,这种争议应在汉代(《汤液经法》时代)甚至汉代以前就已存在了。
作者: 汤一笑    时间: 2010-11-11 09:42
说芍药酸收,不如直接把它的功效说成是收就好了(当然必须确实是收的功效才行,如果不一定如此,还是不要定为好),没必要一定要定它为酸,这种做法我觉得只是增加混乱,容易让人误解,对药学的发展没什么好处。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