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打印本页]

作者: 黎小裕    时间: 2010-9-24 10:02
标题: 刘渡舟教授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内涵与应用
原载于《中医药学刊》2002年第1期

    刘渡舟教授(1917-2001),为我国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首批中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临床擅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对经方颇有独到的见解。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凡,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对此,刘渡舟教授探索多年,方阐明其奥妙,并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神奇疗效,形成独到的经验。现就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理解与临床应用探讨如下,以飨同道。

    l 论病机 主张胆热脾寒

    刘渡舟教授认为,《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俱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所以,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老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笔者在跟随刘老攻博侍诊之时,刘老曾言,刚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任教之时,大家对本方的机理都感费解,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医道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虽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 抓主证 重视口苦便溏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刘老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他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刘老曾经说过,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便溏之证,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所以刘渡舟教授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者,应首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则庶几近之。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对于便溏之证,理解地极其灵活,或为腹泻如水、或为溏泻,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学者应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莫拘一证之有无,方能学好中医。

    3 谈应用 注重药量调整

    关于本方的临床应用,刘渡舟教授在《伤寒论十四讲》中写道:“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见有少阳病证者,本方也极合拍。”

    刘渡舟教授初用本方取效,是用于治疗肝炎腹胀。肝炎病人,由于长期服用苦寒清利肝胆之药,往往造成热毒未清,而脾阳已伤,出现肝胆有热,脾胃有寒的胆热脾寒证。临床不但可见肝区不适,口苦纳差的肝胆热郁、气机不疏之证,且常常见到腹胀便溏的脾胃虚寒证。肝胆气机疏泄不利,加之脾虚不运,脾胃气机升降失司,故以腹胀殊甚。又因太阴虚寒,故腹胀多于夜间发作或加重。此时治疗,但清热则脾阳更伤,温脾阳则又恐助热生毒,加重肝炎症状。而刘老则能于经方中选择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该证,并且取得神奇疗效,决非偶然,乃刘老精研经方,感悟而得。

    余侍师一载,见刘老以此方治病取效者,非止肝炎一病。只要符合胆热脾寒的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如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往往大便时溏时干,或者数日不大便、或者连续数日大便日数次而泻下不止,治疗极难。用此方治疗则能够调理肝胆肠胃之功能,并用天花粉生津止渴,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或者口渴口苦便溏者,正相合拍。其它如胆汁返流性胃炎、腹腔淋巴结肿大等病,刘老皆以此方治之而获奇效。

    临床运用该方,当理解方义,灵活调整药物的用量。该方之义,主要以柴胡、黄芩清利肝胆,以干姜、炙甘草温补脾阳,而桂枝则有交通寒热阴阳的作用。临床应用之时,便溏重者,重用干姜,而减轻黄芩用量;口苦重者,加重黄芩用量,而减少干姜用量。若不能掌握药量调整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不可不慎。

    刘渡舟教授对柴胡桂枝干姜汤情有独钟,临床应用频率之高,应用病种之广,取效之神,令我辈叹为观止。此仅就刘老对该方的病机、主证、临床应用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了阐述,限于篇幅,不再列举诸多病例,学者若能参透其中机理,则临证取效有何难哉!

作者: 传说    时间: 2010-9-24 15:38
刘渡舟教授对本方的理解很深刻,对大家学习应用本方很有启发。
作者: 徐苏蓝天    时间: 2010-9-24 16:16
加一句,便溏重者,重用干姜,加党参,白朮。而减轻黄芩用量;口苦重者,加重黄芩用量,而减少干姜用量。若不能掌握药量调整之法,则徒用无益而反受其害,不可不慎。
作者: 龙志勇    时间: 2010-9-24 20:28
谢谢各位!
作者: 老螺    时间: 2010-9-24 21:14
谢谢楼主,谢谢2楼
作者: aAbB2    时间: 2010-9-25 00:06
便溏我以干姜也不宜超5克应加少量制附片羌活
作者: ymljd001    时间: 2010-9-26 15:43
柴胡桂枝干姜汤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伤寒发汗不解,复下,伤了里气。当用桂枝汤
胸胁满微结:参考桂枝人参汤(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少阳症特征。

总结:伤寒汗后表不解,又复下之,里虚,兼少阳症。或 太阳少阳合病兼有太阴。
作者: 徐馹    时间: 2010-9-26 17:45
回去在好好研习下刘老的医案[s:184]
作者: 张凯华    时间: 2010-10-4 21:14
刘老不愧为当代经方大家呀,我辈应努力学习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作者: anton553    时间: 2010-10-5 10:46
[s:180] 不错的文章,但是还是要鉴别诊断,认证宜准宜细,随便举一个例子,假设一个感冒食复的病人也许并存有便溏腹胀、口苦咽干、心烦不适的症状,能用柴桂姜汤吗?这时的便溏当为有臭味或者为大便黏腻不爽,伴有舌苔腻、口秽甚至呕恶不欲食等食积症状,也许就要用栀子豆豉汤或保和丸之类的处方以消食和胃、清解郁热。
所以鉴别诊断很关键,也体现了一个医生的认证水平。[s:180]问诊宜细、要做好鉴别诊断!
作者: yiguiran    时间: 2010-10-11 09:57
一个中医局外人看了也觉得有滋有味
有理有剧,刘老还是大家啊
这样业余学中医才有了兴趣
作者: qylwl    时间: 2010-10-11 15:07
柴胡桂枝干姜汤胡希恕及弟子医院很多,应该是一张常用经方吧
作者: qylwl    时间: 2010-10-11 15:10
柴胡桂枝干姜汤胡希恕及弟子用来治寒热错杂的医案很多,应该是一张常用经方吧
作者: 雪飞    时间: 2010-10-14 21:42
在次学习了。
作者: 冰虹    时间: 2010-10-20 22:14
学习了,各位辛苦了!
作者: chenchshan    时间: 2010-11-19 17:43
每個醫案都是有啟發性,感謝
作者: zgmjyy10    时间: 2011-12-4 22:30
胆热脾寒主症口苦便溏,应用注重剂量调整.刘老-辈子提炼的精华!
作者: 昌哥    时间: 2012-1-4 23:57
受益匪浅!感谢!再次期待!
作者: 一个宅人    时间: 2012-1-5 09:27
这才是经典大论啊!
作者: jtlzl18    时间: 2012-1-15 06:57
胆热脾寒是本证病机的高度概括,  其辨证抓手是口苦便溏.
作者: yxyqhq    时间: 2012-1-28 14:04
谢谢
作者: xlqbug    时间: 2012-1-28 15:19
谢谢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