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我读《伤寒论》初步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社区医生    时间: 2010-8-25 21:53
标题: 我读《伤寒论》初步体会
       对“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体现辨证施治精神的体验(郝万山老师语),我仅谈谈我的体会
俺认为《伤寒论》这句话中“随证治之”的“证”应该是“正确”的“正”
《伤寒论》从“症、征、证”三个方面,告诉后人对“治病”医者进行提示,再进行正确的治疗:

一、“症”是疾之“症”候;通过六经;辩“症”候的“表、中、里”之阴阳
   “症”,在古时只作“證”,汉代《说文》无此字,所以“症”是近代的俗字。
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而“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周礼·天官》“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乐记》说明古人认为有“疾”才“病” ,故俺猜测张仲景先以“六经”辨“症”再论“征”

二、“征”是病之“征”象
  繁体字征写作:“徴”。《说文》云:徴,正行也;《尔雅》谓:征,行也。
如:《汉书·艺文志》:“候善恶之征”可以解释为:有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
俺认为:八纲辨“征”!患病,就会有相应的征象,“纲”纲,维纮绳也。《说文》。“纮”(古通“宏”,宏大形容中间宽阔;)

三、“证”是药之“证”明
  證,告也。《说文》
  证,古,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诉;如《论语·子路》有云:其父攘羊,而子证之。既是“证明”也有“告诉”意


“症、征、证”三者合一,就能使用“正确”的方法,治疗病患
作者: 仁济西桥    时间: 2010-8-26 08:55
楼主真是天才...
作者: 雍乾    时间: 2010-8-26 11:19
引用楼主社区医生于2010-08-25 21:53发表的 我读《伤寒论》初步体会 :
       对“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体现辨证施治精神的体验(郝万山老师语),我仅谈谈我的体会
俺认为《伤寒论》这句话中“随证治之”的“证”应该是“正确”的“正”
《伤寒论》从“症、征、证”三个方面,告诉后人对“治病”医者进行提示,再进行正确的治疗:

一、“症”是疾之“症”候;通过六经;辩“症”候的“表、中、里”之阴阳
.......
有才,赞赏!
作者: 社区医生    时间: 2010-8-26 13:56
谢谢各位,再说说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体会呢?谈谈对中医三经一论的领会:
   学好中医,必须先读三大经典,再读《伤寒论》俺认为有以下几点好处:
1、读《黄帝内经》:是了解中医体系的全面性及对待疾患的整体观和生命的价值观
2、读《难经》:是为了更好的了解疾病的症候,为医者全面了解病患之痛楚,根据其人所有的临症“症”象而别其异同、辨其是否。
3、读《神农本草经》也称《本经》:是为了辨别疾病的性质,辨别病因而审因论治,比如:在《本经.序论》有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饮食不消,以吐下药;鬼疰(zhu)蛊毒以毒药,痈肿疮疡以疮药,风湿以风湿药,各随其所宜。”,以及在本书中,已经强调了药物的13条药学理论,首次提出了“君臣佐使”的方剂理论,一直被后世方剂学所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含义已渐渐演变,关于药物的配伍情况,书中概括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这就是药物配 伍理论中“七情和合”的源头,不就是现在西医中的所谓配伍合理与禁忌吗
   至于《伤寒论序》也有云:“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何谓之“论”,取刘勰《文心雕龙》的一句话:“论也者,弥伦群言,而研一理者也。”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故弥:有广远,广阔之意,而伦古同“论”有条理之意。集广泛众家之条理,而专研一治理的人。
   那么可以理解为,张仲景在勤求古训的基础上,集大家所长,而研究治理疾病的论述。为了尽量让后人更好的应用,为黎民百姓服务,其著书中,就有力争以简驭繁,让后人参习,以辩“症、征、证”三者合一的思路,更是希望后人能“思求经旨,演其所知”不断创新,一位非常敬重的医学家裘法祖教授曾说:“做人要知足,做事业要不知足,做学问要永不知足”,只可惜俺甚愚钝,至今无法很好的应用《伤寒论》,所以希望在9月南京聚会,能向各位好好学习,特别期望有机会向黄煌教授请教,以期能有所进步。
作者: 处方    时间: 2010-9-3 17:16
我的伤寒论之路,还要很长很长。。。
作者: 嘟嘟    时间: 2010-9-4 21:34
楼主学的这么精啊??!!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