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标题: 广州拜访黄教授 [打印本页]

作者: zure    时间: 2007-11-28 12:17
标题: 广州拜访黄教授
  得知黄教授要来穗开讲座,心中非常高兴。黄教授已答应了我拜访他的要求,但之前从未见过这样有名的教授,心中很是忐忑。我和黄教授的知识是严重不对等的,他能和我交流什么呢?我准备了一些问题,准备如果万一出现冷场就拿出来请教他。

  预想中的情况并未发生。黄教授热情地请我和他们一起吃下午茶,同坐的还有广东省中医院的雒医师和连医师。我一眼就认出了黄教授----因为我以前看过经方沙龙上贴出的照片,呵呵。

  黄教授如我想象的那样,十分健谈,带一点江苏口音。黄教授很快说到他的体质观,以及辨病、体质和方证的三角关系。关于疾病和体质的关系,黄教授认为在一个特定的人身上疾病和体质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有的人,某种病就代表他的体质,就可以用针对某个病的方,这时疾病占了这个人的100%;有的人则表现为以某种体质为明显,这时体质占了他的100%,可以用针对某种体质的方来治他的很多病;还有的人身上疾病与体质的比例各不相同,就要仔细辨证。这个说法我是第一次听黄教授提出,颇觉新鲜。我问,如果有些人不能看出是某种体质,怎么办呢?黄教授说就要看他的病,包括一些西医检验结果;还可以问他的既往史,家族史,因为经常体质有家族遗传的现象,从家族有哪些病可以推断这个人的体质,并举了父亲和三个女儿都是大柴胡汤体质的例子。黄教授接着说,有时辨明年轻人、没病的人的体质是很难的,因为没病,症状没有表现出来。比如年轻人较少见黄芪体质,老年人就较多见黄芪和大黄体质。所以有些体质是处于一种潜在的状态,这时辨清是很难的。

  黄教授接着说了他的团队的一些工作。他说经方的研究有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1.常见病的方证研究: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等都有哪些常见方证,这个可以总结并且记下来,方便使用。2.某方适用于哪些病:如《中医十大类方》、《经方一百首》所做的那样,现在还想编一部适于老百姓看的书,也是介绍常用的经方,比较浅显一些。因为经方就是来源于群众的实践经验,所以要让它回归群众,让群众更熟悉它。3.关于药证的研究:如较学术性的《50味药证》,以及将要出版的更偏重实用的药证的书。从这三个方面,经方就变得很实用,这是第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对《伤寒》、《金匮》原文的研究,以及相关的《小品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同时代的《外台》、《千金方》等的研究。把其中的药证、方证挖掘出来。

  第三个层次,是对中医各个流派的研究。比如说对伤寒论的研究,就有胡希恕的、岳美中的、及从运气学说解释伤寒等各种不同的伤寒流派;以及温病学派、脏腑辨证学派等。现在中医教材的辨证方法,其实也可以看成一派,而不应把它看成是中医的标准和终结。

  另外,黄教授还谈到希望中医早日走向世界。《50味药证》已有人在组织翻译,十七大报告提出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黄教授希望可以在其中尽一份力。我感觉到了黄教授对中医强烈的责任感。

  我提到我也经常看冯世纶教授的书,冯教授有一个观点与章太炎类似,就是经方医学可以不讲五脏六腑,直接用六经辨证和方证辨证。黄教授认为,应该把中医那些虚的,不确定的东西都去掉,直接搞方证相应,这样才便于操作,经得起重复。古人的肾虚和现代人的肾虚的意思是不同的。我感觉,在将经方科学化、实证化的路上,黄教授的观点更加彻底。

  另外,黄教授和其它医师还交流了药物用量的问题。有人提到有时姜、附或麻黄不大量则不能取效。黄教授表示认同,但他仍然强调要方证相应,方证相应时,某种药或某个方就有了作用的“靶点”,这时即使不用大量也可取效。也可以说,某种人、某种病对某个方或某味药特别敏感。一位女医生提到,自己曾经自服大量干姜,达60克,但服后胃中舒适。我提到我也曾服大量生姜,没想到黄教授马上说,你不适合吃生姜。我很惊讶,黄教授这么快就看出了我的伏热体质。我的面色偏暗,初看起来是似麻黄体质的,但是唇较红。事实上我服姜附剂效果并不太理想,反倒是服用了一周的八味除烦汤使自己的结膜炎大大减轻(曾经比较严重,每晚眼红痒、多眵),对我的焦虑症也有效果。我也是摸索了很久才发现自己的热性体质的,以前服葛根汤没有什么效果。不禁暗暗佩服黄教授的辨证功力。

  席间还提到经方不普及的问题。大家认为其原因一是跟现行的中医教材有关;二可能是经济利益的问题。黄教授还表示,中医不能再搞“秘方”了,经方亟须普及,搞中医的应该把能公开的都公开出来,这样互相交流,才能进步。我感到了黄教授的胸怀确实是以天下苍生为重,而不是以个人的名、利为重。

  另外我还请教了一些个人的疑问。我问,有些人肤白体瘦,但唇舌红,是否也是桂枝体质呢?黄教授说,这不能算桂枝体质,桂枝体质唇舌暗,多神经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面色白但是苍白;这是伏热体质,美女比较多。听到这里我不禁笑了出来,因为据我的观察确实有不少肤白的年轻女孩唇很红,而且有些肤白的胃病的人也是唇红,苔黄腻。体质的辨证应与某系统的疾病联系起来,我又学到了一个思路。

  还有很多问题要问,但是黄教授的时间有限,只能告辞了。我感到只要提起经方,黄教授有说不完的话。而他提携后学的精神更是让人感动。试问当今有多少名医、名师能做到这样诲人不倦呢?希望象黄教授这样的老师再多一些就好了!
作者: 袁建国    时间: 2007-11-28 18:20
感人至深
作者: 梁知行    时间: 2007-11-28 18:37
黄教授为人治学真是我们大家的楷模啊!
作者: fyw    时间: 2007-11-28 20:39
好好学习
作者: 小金方    时间: 2007-11-29 21:06
望闻问切,方药脉证,每一样都有个功夫深浅的层次。“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等得不到师傅亲授的人来说,在网上获得些鼓励也是很有好处的。
作者: graydragon    时间: 2008-1-7 20:55
好文章!
作者: 松彬    时间: 2008-1-8 18:58
有机会能在黄老师身边学点就好
作者: 学龄前    时间: 2008-1-9 14:22
呵呵,感人至深,学习了.当今这样的楷模确时难找呀.
作者: 雷山松    时间: 2008-3-1 22:51
知其要着,一言蔽之。
作者: 空穴来风    时间: 2008-3-29 13:51
我妹(25岁)也结膜炎,自觉眼干涩痒,有黑眼圈多年(并非睡眠不足引起的),请问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谢谢
作者: 李小荣    时间: 2008-3-29 21:08
谢谢分享!
作者: 何运强    时间: 2008-4-15 20:34
不知何时才有缘拜见黄师!!!
作者: lyllz    时间: 2008-5-2 22:59
想拜见黄老师.
作者: ruoshui8000    时间: 2008-5-10 11:08
要是中医学院的老师都这样那该有多好啊!!
作者: 汪大洋    时间: 2008-5-13 15:34
真有大家风范.
作者: 王晓军    时间: 2008-10-4 15:04
楼主太幸运了。
作者: zhzfeng    时间: 2008-10-7 21:35
有机会一定要拜见黄老师。
作者: maixue    时间: 2008-10-11 18:41
实者惠.
作者: rosakuang    时间: 2009-1-5 22:51
恩   我是初学 受益啦




欢迎光临 经方医学论坛 - 中国经方医学专业学术论坛 (https://hhjfsl.com/bbss/)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