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4248|回复: 14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六十六方

[复制链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发表于 2012-3-31 11: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建军回到本草学伤寒=====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第六十六方)

63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去皮尖 甘草二两,炙 石膏半斤,碎,绵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白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黄耳杯。




这个方子,本应该在新加汤后面,不知道为什么忘了,可能当时考虑这个方子太重要了,没有想好,就放下了。
之所以重要,一是这个方子的应用绝非这两条所述,二是这个方子也是应对流感的首选方剂,但是实践中又有很多人不敢用,因为惧怕麻黄发汗,惧怕石膏太凉。
还是从条文看起,63条和162条,语句和语式和相似,除了“发汗后”和“下后”这两个治疗方法以外,其余都一样: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不过,不管是“发汗后”还是“下后”,结果都是:汗出而喘,治疗的方法都是: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就是说,这种情况下,不能用桂枝汤。
但是,原文确实有问题,无论发汗后和下后,如果有桂枝汤证,就应该用桂枝汤,这里显然不通。所以,还得改改。改成:
63、发汗后,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下后,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不可更行桂枝汤,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这样就好理解了,如果经过汗法和下法,出现“汗出而喘,无大热”,这个时候,就不能用桂枝汤了。
我分析,伤寒论特意指出这两条,主要是两个意思:一是针对发汗后,用不用桂枝汤?二是针对43条的桂枝加厚朴证和34条的葛根黄芩黄连汤证。理由如下:
一是汗后。伤寒论一再强调,有表要先解表。判断有无表证的一个重要参考是“汗”,一般有汗用桂枝汤继续解表。但是63条的“发汗后”,应该是指用了麻黄汤发汗,伤寒论说发汗一般是指麻黄汤,如果不解,而且汗出而喘,身无大热,这时候不是单纯的表证了,这个汗出也不是桂枝汤的“自汗出”是有里热的汗出,绝对不能再用桂枝汤。这里强调的“身无大热”,也是区别阳明里热的关键词,一般阳明里热会大热大渴,这里没有,应该是脏腑辨证说的“肺热”,所以表现的不是大热。这个治则,我自己犯过,可谓记忆犹新。有一次,女儿感冒,应该是麻黄汤证,结果喝了麻黄汤汗出热退,但是半天过去以后,又烧起来了,当时以为表不解,就用了桂枝汤,这次可是后果极其严重,变成大热而且是干热,应该是所谓的温病,那时候刚刚看伤寒论,自己也不敢乱治了,请了认识的中医看,中医说是我把正气治的没有了,需要扶正气,于是用了人参败毒散,结果喝了更加严重,老婆要求立即送医院,我坚持再试试,后来老婆妥协,给我半小时时间,后来用了麻杏甘石汤,结果喝下去半小时就退烧了。所以,后来我得出一个结论:身大热者,亦可用。总之,这一条,是强调,桂枝汤与麻杏甘石汤的区别,用错了,后果会很严重。
二是下后。34条和43条都是下后的变证,一个是微喘的桂枝汤加厚朴,一个是下利的葛根黄芩黄连汤
以上是,根据条文看麻杏甘石汤。诚如开篇所言,麻杏甘石汤的应用绝非这两条,其应用的范围实在太广泛。
一、张锡纯的看法。张锡纯认为,这是伤寒论治疗瘟病的方子。长期以来,一致认为,伤寒论谈到温病,有证五方,张锡纯通过临床认为,这个方子正是温病的主方。伤寒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像我,上面治疗女儿的感冒,后来其实就变成了“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浑身干热烫手。关于张锡纯的论述,在其《伤寒论讲义》和《屡试屡效方》多有论述,在此懒得打字了,呵呵!不过张锡纯对于这个方子有独到的剂量变换之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如果“不汗出热重”的情况下,石膏用量是麻黄十倍。石膏一两,则麻黄一钱,用之甚效。好有就是据此创制了“寒解汤”和“凉解汤”,有兴趣者,可以找出来看看,很是有用。
二是刘绍武的看法。刘绍武老对于伤寒论有独到的认识,特别是根据伤寒论创制了不少协调方,当然老人家更是大刀阔斧地改了一些方子,这也是有些人不想接受三部六病的一个原因。其实在我看来,凡是有用的就是应该吸收和借鉴的。比如刘绍武老认为,伤寒用麻黄汤,总是觉得有以热治热之弊,先后在实践中探索,最后发现在麻杏甘石汤里面加入葛根,其治疗伤寒效果极为有效,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葛根麻黄汤”。我在看到这里时候,一开始是怀疑,这个能发汗吗,因为没有桂枝,而且加了寒凉的葛根和石膏。后来,觉得有机会试试。真的机会就来了,前几天女儿发烧,不是很怕冷,就用原方一般剂量,结果喝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样子,大约40多分钟,开始微微汗出,1个多小时,身热劝退。我由此衷心佩服刘老胆识和学识以及对于中医的无私奉献。后来,这个方子,给一个网友用了,她家小孩3岁,屡用退烧药,其中有两天看起来好了,结果后来又发烧了。当时用了小柴胡不管用,我考虑还是要解表发汗,给了她这个方子,嘱咐,如果半夜烧起来,就用这个,结果半夜果然烧起来,但是小孩子不给喝药,没有办法送到医院,打了退烧针。第二天下午又开始发烧,我告诉她,还是用这个方子,这次采取威逼利诱(呵呵)的办法,小孩总算是喝了点,结果汗出热退。这个方子,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一是这个方子完全可以替代麻黄汤,但是稳妥性大幅提高;二是这个方子的辩证简单,只要是感冒发烧,不论是否怕冷怕热,都可以用。因为如果是伤寒本证,那么用了绝对对,因为刘绍武老就是为此创制的方子,如果是不怕冷的温病,用之更妥,因为张锡纯认为这就是治疗温病的方子,而且加了葛根,以其有“起阴气”之效能,更加稳妥。所以综合起来,我认为这是治疗小孩感冒的首选方剂。
三是JT的看法。这个JT是台湾人,网上有他的伤寒论讲义,讲的实在好。我就不知道,这人很年轻,为什么叫做JT,还要加一个叔叔,所以他的全称是“JT叔叔”。就是这个叔叔,对麻杏甘石汤讲的很透彻,他说:麻杏甘石汤是对应一个干热的肺,小青龙对应的是一个湿冷的肺。如果用麻杏甘石汤治疗感冒咳嗽,用几幅以后可以改成“五虎汤”,就是,麻杏甘石汤加茶叶,也可以加桑白皮,也可以用五虎汤加二陈汤。当然,判断咳嗽的依据,他说的很清楚就是:麻杏甘石湯證伴隨著一點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的辨證點,是肺脈可摸出一條樹枝,或胸口癢到想要咳出來,及舌頭是發紅而且不水滑。
四、我的看法。麻杏甘石汤,是我喜欢的一个方子,一是因为我多次用,效果极好;二是对于感冒来说,几乎没有不用的。为此,我总结一下几点:
1、感冒用桂枝汤(我没有遇到)或者麻黄汤以后,如果继续发热咳嗽,排出小柴胡之后,就要来考虑麻杏甘石汤。
2、麻杏甘石汤的变通。如果如条文身无大热,则用原方即可。如果身大热,则用张锡纯之剂量:石膏为麻黄十倍。如果还要追求稳妥,则用张锡纯之变通方:寒解汤或者凉解汤。
3、我最近的倾向。如果是麻黄汤证或者发热不冷的温病,直接用刘绍武老的葛根麻黄汤,最为稳妥不过,尤其小孩。
4、如果咳嗽,按照JT的脉法,确定后,用“五虎汤火加二陈汤”。
5、小孩感冒,一般会用到这个方剂,期望有缘人留心。
所谓:
风云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要用之
无汗干咳证更多,若要追求得稳妥
刘氏葛根麻黄汤,锡纯寒解凉解汤




上一篇:质疑酸甘化阴与辛甘化阳
下一篇:我整理学习的伤寒论类方(更新中......)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3、张锡纯之凉解汤
治温病,表里俱觉发热,脉洪而兼浮者。
    薄荷叶(三钱)蝉蜕(二钱,去足土)生石膏(一两,捣细)甘草(一钱五分)春温之证,多有一发而表里俱热者,至暑温尤甚,已详论之于前矣。而风温证,两三日间,亦多见有此脉、证者。此汤皆能治之,得汗即愈。
    西人治外感,习用阿斯匹林法。用阿斯匹林一瓦,和乳糖(可代以白蔗糖)服之,得汗即愈。愚屡次试之,其发汗之力甚猛,外感可汗解者,用之发汗可愈。若此凉解汤,与前清解汤,皆可以此药代之,以其凉而能散也。若后之寒解汤,即不可以此药代之,盖其发汗之力有余,而清热之力,仍有不足也。
4、刘绍武之葛根麻黄汤
主方:葛根麻黄汤。葛根60g、麻黄10g、石膏30g、杏仁15g、甘草10g。
煎服法:上药五味,加水500ml,煎取150ml,温顿服,取微似有汗为佳。小儿酌减。忌辛温之品。 按语:太阳病的主方用葛根麻黄汤,是在实践中逐步确定的。过去一般认为桂枝汤和麻黄汤是太阳病的治疗方剂,从临床应用的结果看是不适宜的。太阳病是表部的阳性病,病性属热,病势属实,阳性病的治则应该是“热则寒之”、“实则泻之”,宜发汗解表以驱表部实热,而不应该用热性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均属辛温之剂。王叔和曾说:“桂枝阳盛、下咽则毙”。桂枝汤实乃厥阴病表虚之治方,而非太阳病所能用,热证以热治,犹火上浇油、抱薪救火,反使其热益盛,病更加剧。通过实践,根据“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曾用葛根汤作为太阳病主方,开始应用,但是终因葛根汤是以桂枝汤为基础方,疗效仍不理想。后根据“热则寒之”的原则,将桂枝汤更为麻杏甘石汤,于1973年用于临庆,结果一试成功,大大扩大了治疗面,提高了疗效,故取名葛根麻黄汤。方中葛根为主药,麻黄为付主药,主药的选择是根据疗效高,治疗全面,使用稳妥三原则确立的,太阳病代表着表邪的实热,需以辛凉药解表,辛以发散,凉以治热,治疗是针锋相对。葛根性凉,又有发汗作用,可以解表。解表药都有发汗作用,但是由于一些药发汗力大,易致大量出汗而耗损津液,一些药发汗力小又不能达到发汗驱邪的目的,葛根它既可发汗解表,又清热生津,久服无副作用,故选用葛根作太阳病的主药。但葛根亦有其不足,发汗之力不及麻黄,对于无汗之实证,则嫌其力逊,选用麻黄作副主药以治太阳之实,取其发汗,驱邪外出,二药伍用,共同完成治疗太阳病的实热之证。麻杏石甘汤四药合用,宣通肺气以清泄肺中之热,肺与皮毛相表里,葛根麻黄汤五药并用,体表与肺内之热可俱解。实践证明,本方可作太阳病的代表性方剂。
[医案举例]
温某,男,48岁。1973年9月下旬,因事夜出,时届中秋,深夜已凉,着衣单薄,次日遂发热恶寒,咳嗽无汗,头痛体痛。诊其脉浮而数,苔薄而白,舌尖红,为表阳证,与葛根麻黄汤1剂,服药后一刻钟,觉周身发热,继而汗出,约2时许,汗止热除。一夜安睡,病即霍然。(马文辉.刘绍武三部六病传讲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05.)
5、JT之论述
「 發汗若下後 」(宋本分成兩條,下面的內容都一樣,前面的內容,發汗後一條,下後一條,桂林把兩條都放在一起,這是可以的),就是發過汗後,或用過下法後,不可以再用桂枝湯,這句話邏輯是完全不通,再下之後如果氣會上衝,抗抵力還有作用,當然還是可以再用桂枝湯,用過下法之後,如果他還是一個表虛傷風的證,用桂枝湯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說當用過汗法後,就不要再用麻黃劑,如果發過一次汗,病邪沒有發乾淨,第二次發汗就用桂枝湯,所以【7.32】的邏輯是錯的,一般的讀《傷寒論》的,就把這條當做張仲景常用的倒裝句的句法,就是發汗後或下後,有於以下這些證狀,不可以用桂枝湯,整條變成「 發汗若下後。汗出而喘。無大熱者。不可更行桂枝湯。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就是一個人經過汗法,或是下法之後,如果那個人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 ,就不要再給桂枝湯了。
「…而喘」「喘而…」的這些條文,要稍為做一個連屬,比如說「太陽陽明合病,喘而胸悶」,是用麻黃湯,而小青龍湯、桂枝加厚朴杏仁湯都有喘證,好幾種以喘為主證的方子,跟麻杏甘石湯要如何分辨?
臨床上要花心思。
2. 石膏、白朮跟蒼朮都可以制衡麻黃的發汗功能
麻杏甘石湯的基本組合,麻黃可以把肺裏的邪氣逼出來,石膏可以清熱,有了石膏,麻黃發汗的力道也不會太強,一般蠻可以把麻杏甘石湯當做標準的石膏麻黃的比例,用了半斤的石膏搭配上四兩的麻黃,其實病人吃了幾乎不會發汗,上次教白朮跟蒼朮也有講,朮如果多於麻黃多少比例,就不會發汗,石膏、白朮跟蒼朮都可以制衡麻黃的發汗功能。
但是有一個情況下,它的制衡效果不會很明顯,就是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裏,石膏會發石膏的汗(陽明汗),麻黃會發麻黃的汗,大青龍湯雖然麻黃的發汗會受到石膏的制衡,但是說不定還是會出很多的汗,如果有裏熱,屬於肌肉裏面的陽明熱,石膏會把它逼出來,大青龍湯的出汗,就不太看得出石膏麻黃互相牽制藥性的作用。
3.麻杏甘石湯是乾又熱的肺,小青龍湯是濕冷的肺,小青龍石膏湯是又濕又熱的肺
麻黃把邪氣宣發出來,當然要加多一點的杏仁來肺能夠降下去,如果這人的氣是一直往上,呼吸變成很淺,好像能肺裏變得很沒有空間呼吸空氣,這些都是喘證。
當遇到這樣好像吸氣有困難的時候,張仲景的書就會加杏仁,我們就會知道說如果張仲景如果遇到咳嗽會用五味子,如果遇到喘,就會用杏仁 ,五味子跟半夏的藥都可以調整到咳嗽的機能,就是可以鎮定人的咳嗽的作用,杏仁在張仲景的藥法是比較鎮定喘的現象。
當然麻杏甘石湯臨床的作用還不是這樣,甘草二兩炙,跟桂枝湯一樣,稍微打個底,調和藥味,訂個中焦的方位。
麻杏甘石湯是一個肺裏有熱、熱氣悶在裏面的狀態,所以才會用到這樣的藥物組合,可是石膏跟杏仁到底是比較潤一點藥,所以麻杏甘石湯針對的肺部,一定是比較乾燥的肺部,不像小青龍湯是面對的是一個比較濕的肺部。
而小青龍湯加石膏是面對一個水很多又很熱的肺部,小青龍湯是又冷又濕的肺,麻杏甘石湯的肺是比較乾熱的,小青龍加石膏湯的是比較濕熱的,是這樣來分它的。
當遇到這樣的肺,「 汗出而喘。無大熱者。 」,張仲景原文裏,是把麻杏甘石湯當做一個定喘的方劑,臨床上,小青龍湯也有喘、桂枝朴杏湯也有喘,麻杏甘石湯的主證也有喘,如果氣喘的證狀是由感冒引發的,這三個方如果用得對,效果會很好,相反而言,如果是一個氣喘的體質,不是由受風受寒引發的氣喘,就要另外調氣喘的體質,這三個常用氣喘外感的方,如果遇到沒什麼理由發作的氣喘,有時候就不一定那麼有效。
我們要知道,每個湯證的主證結構,如果剛好合乎主證的結構,就會很有效,如果不合,張仲景的方,不但沒有效,而且會讓人受傷,學習《傷寒論》的重要學習法,其實就是主證抓法,這好比說桂枝新加湯,病人往往出現在產後或是月經之後,營血比較虛的時候。
結果有一次助教跟我說:我有這個證,他說我打完籃球,出了一身汗,脈就很沉遲,身疼痛,可不可以用?
我聽了也很有道理,就是因為出了大汗,身體肌肉腠理之的津液也有損失,也乾掉了,身體不能補充津液上來,沒有水來導氣,遜絡不通,於是身體就發痛,於是用桂枝新加湯,用人參生津液,用生薑把邪氣逼出來,這樣就可以做到它要做的事情,所以主要是抓住主證結構,病是怎麼來的倒是不需要那麼重視。
4. 麻杏甘石湯證的汗出是因肺熱,皮毛想幫忙,但無汗有汗都可以用麻杏甘石湯
首先,一般的醫者,看到這個方子用到四兩的麻黃之多,就連麻黃湯也只用到三兩麻黃,所以就會有人很疑惑「這樣的人怎麼會汗出?」,就是麻黃用那麼多,就是要開汗孔,可是這人怎麼可以流得出汗?
可是實際上麻杏甘石湯證的病人,多半是像張仲景說的這樣流得出汗的,因為麻杏甘石湯是因為肺裏有邪氣,悶熱在那邊,肺主皮毛,肺感覺到悶熱時,皮毛多多少少會有點想出汗的感覺,皮毛想幫忙分擔一點,幫忙散熱,幫忙呼吸,這個時候,皮毛汗孔多半是開的,肺是悶住的,這個時候不等於麻黃湯證,麻黃湯證的喘是寒邪束住了皮毛,皮毛不開,所以這人會喘,麻杏甘石湯證不是那樣束在體表了,是悶在肺裏面,所以體表反而想要幫助肺,實行呼吸的機能,所以會排汗,麻杏甘石湯證無論有汗無汗都是可以用的,而且有汗的是常有的狀態。
喘是張仲景標示這個湯證的主證,但是麻杏甘石湯證家常遇到,不一定是面臨喘證,會比較覺得同樣是咳嗽,小青龍湯的咳嗽是水比較多的咳嗽,就是呼嚕呼嚕的聲音,麻杏甘石湯證是水比較少的,就是像博美狗或吉娃娃狗叫的聲音,很清脆的乾咳聲,其實小青龍湯也好,麻杏甘石湯也好,同學學了以後,會覺得很方便,因為人感冒咳嗽是有習慣性的,講白一點,是數十年如一日,如果家中父母是小青龍湯證的體質,每次感冒咳嗽都是小青龍湯證;如果是麻杏甘石湯證的體質,每次感冒幾乎都是麻杏甘石湯證,所以如果可以記得家中聽過的咳嗽聲,就可以先把藥買好放著,有機會就可以用得到。
5. 麻杏甘石湯是的石膏是清肺熱,大青龍湯的石膏是清肌肉裏的熱
「 無大熱者 」,這麼多的石膏,病人應該身體內有大熱,偏偏麻杏甘石湯證是一個不一定有大熱的現象,因為麻杏甘石湯或許是肺在熱,或許肺熱到都發炎,同學要曉得肺是一個「比熱」非常低的臟,如果是一個燒到90度的肉丸,叫你拿一定會燙傷,可是如果是燒到90度的肉鬆叫你拿,是不是就敢拿?
因為沒什麼密度,比熱很低,拿一下手揮一揮,還不見得被燙到,所以肺是這樣鬆鬆的一團,所以不管肺熱到什麼程度,全身其它的地方不一定會明顯感覺到高燒,會覺得胸口熱烘烘的,人有點燥熱,一個肺在燒的情況,這人不一定變成體溫很高,所以「無大熱」是一個可以標示麻杏甘石湯證的主證的蠻好標示法,但也只能說「蠻好」,因為如果你的麻杏甘石湯證,是比較嚴重的肺在發炎,或是民初時的白喉,那種很嚴重的發炎現象,人可能會高燒,所以萬一是有燒的時候,麻杏甘石湯還是可以用。
但如果以張仲景的辨證學來說,如果病人「汗出而喘,有大熱」聽起來是白虎湯證,又出大汗又有高燒,就不是麻杏甘石湯證了。
所以「無大熱」在意思上是指「只是肺在熱」,而它產生的熱度就不是像陽明區塊那麼嚴重,柯琴,《傷寒來蘇集》的作者,說:這條文一定有問題,一定要改成「有大熱、不汗出」,這樣的喘才合乎用麻黃、石膏。
他這樣寫就是誤把麻杏甘石湯看成是大青龍湯了,因為大青龍湯是外面有寒邪束住皮膚,用麻黃開掉束住皮膚的寒氣,裏面有肌肉發燒的熱,所以要用石膏清掉肌肉的熱。
但是麻杏甘石湯跟大青龍湯的狀況是不一樣的,麻杏甘石湯是邪氣在肺裏,熱氣在肺裏,所以用這些藥,把肺裏的邪氣開掉,幫肺降溫,這樣就完成麻杏甘石湯的藥物要做的事情。
6. 麻杏甘石湯的煮法及科中用法及注意事項
麻杏甘石湯的煮法是用水七碗,先煮麻黃去掉兩碗,如果一般中藥房買的麻黃都已經泡過或煮過一次了,如果要完全照張仲景的煮法,就用五碗水煮起,煮掉兩碗水,這藥是一個快煮的藥,不是要把它煮得很濃,不是要煮到入下焦的藥,就是煮的時間是偏短,煮成兩碗,分兩次吃,這樣本身的藥還是蠻濃的,平常家常要用麻杏甘石湯,就用科中,科中可多可少,視這病人對於麻黃劑的耐受程度,因為麻杏甘石湯雖然不會讓人發汗,可是它到底是有蠻高劑量的麻黃的方劑,所以吃了之後,還是有可能虛掉的,所以麻黃湯、小青龍湯或是麻杏甘石湯,都要注意吃了藥後,會不會心悸(就是坐在那邊,會不會感覺心在跳?),如果開始心悸了,可以選擇【7.33】的桂枝甘草湯,它是一個直接補心陽的藥,如果不選擇經方,像麻杏甘石湯可以搭配的是生脈散,就是如果吃了麻杏甘石湯,開始有心悸了,可以吃生脈散,生脈散可以把元氣抓在胸部,不讓它散掉。
補心陽的藥很多,都可以吃,桂枝甘草湯跟生脈散是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代表的方,如果真的用到人整個人虛掉,只好用附子劑來補救,當然用麻杏甘石湯的科中,是1g、2g吃起,所以情況還蠻可以掌控的。
像大青龍湯有的時候不吃那麼重的煎劑,根本發不出來,可是麻杏甘石湯是那種可以吃一點,看看有沒有好,好了就不吃,沒好就繼續吃一點的方劑,比較輕鬆的調節病況及劑量的方。
7.麻杏甘石湯除了「汗出而喘。身無大熱」,還有辨證點就是肺脈比平常有力且鼓
把右寸脈,如果不是氣血狀態比較特殊的,一般人的肺脈,都是平平的、塌塌的,也不會太有力,肺脈一般不會太強,如果是標準的麻杏甘石湯證,有熱氣悶在脈裏,肺脈會把到一個小饅頭、小氣球一樣,鼓起來,當有人在乾咳,決不是一點痰都沒有,也不是像小青龍湯的一攤水痰,麻杏甘石湯的痰,可能是咳了一陣子,再吐一小坨濃一點的痰,麻杏甘石湯證通常把肺脈是會鼓起來,圓敦敦,比平常有力氣很多,如果你記得現在的肺脈是怎麼樣,如果得了麻杏甘石湯證,肺脈會比現在有力,而且鼓起來,這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個型態。
8. 麻杏甘石湯證伴隨著一點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的辨證點,是肺脈可摸出一條樹枝,或胸口癢到想要咳出來,及舌頭是發紅而且不水滑
還有一個型態是麻杏甘石湯證伴隨著一點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如果肺是有支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一條肺脈在上面,應該把得出來一條樹枝狀像青筋一樣的在脈上,究竟是怎麼出來的,我也不知道,當然氣管發炎就把的出來一條氣管,這是中醫很奇怪的照像技術。
麻杏甘石湯證如果是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這一種咳的感覺,一定會跟小青龍湯證不一樣,小青龍湯證是因為肺太濕,所以有要把水咳出來的衝動,可是麻杏甘石湯證如果是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一定會覺得胸口或喉間這邊癢得不得了要咳,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是胸口癢得要咳,要辨證起來,不會很難,如果還是分不清是小青龍湯證,還是麻杏甘石湯證,可以看看舌頭,小青龍湯證的舌頭是比較水滑的,麻杏甘石湯證的舌頭,就沒有那層黏黏的滑液,相反地會比較發紅,因為肺有熱,所以舌頭會比較發紅,從這些辨證點加起來,要分辨麻杏甘石湯證是不太難。
9.如果麻杏甘石湯證吃了藥後,咳嗽沒有完全好,可視狀況用五虎湯或五虎二陳湯
只是麻杏甘石湯證,在抓主證方面是不難的,可是用起來,往往會讓人感覺經方的藥味有點「粗」,就是吃了麻杏甘石湯的第二天,順利的話,就完全不咳了,可是不順利的話,就會有下面的情況,就是:今天是一直忍不住咳,吃了麻杏甘石湯,第二天覺得好了五六成了,可是還是會有點小癢,忍不住要咳一下,會覺得有好啦,但沒有完全好,人說「治病怕治嗽」,有的時候,病的狀態是很細微的時候,反而這種大開大闔的經方,打起來沒有那麼好打,所以麻杏甘石湯,在中醫史上,會幫它做一些補強。
比如說麻杏甘石湯再加一味藥,就稱五虎湯,五虎湯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是加細茶(把茶葉弄得細細的),另一個版本是加桑白皮(桑樹的根剝下來的皮,比較能夠讓肺消炎的藥),我通常用的版本是加了桑白皮,因為桑白皮能夠清肺熱,去肺的發炎,真的治氣管發炎或支氣管發炎的那種狀態,有點桑白皮是有用的。
可是經方的使用者,常常會不喜歡在麻黃湯劑系裏加桑白皮,因為有些醫家認為,桑白皮是一種比較寒涼鎮定的藥,一旦放了桑白皮,會讓麻黃不能把肺中的邪氣發乾淨,因為麻杏甘石湯倒底是一個肺部有感冒的病邪在肺裏,所以還是要發邪氣的,如果是這樣的情況,用五虎湯時,先開始的第一天,用麻杏甘石湯,治到好了五六成或是七八成,如果還有繼續咳,把到有氣管發炎的這個脈,就會知道可能麻杏甘石湯消炎的效果沒那麼細緻,就用五虎湯。
通常如果是我家常用法,是1.5g的麻杏甘石湯加0.4g的桑白皮,但是如果一開始就用五虎湯,桑白皮就會把麻黃發邪氣的效果壓抑,所以先吃麻杏甘石湯,吃了好了大半,如果還有一點咳嗽,就可以考慮用五虎湯,五虎湯用下去後,會有另一個問題,就是咳嗽已經不是胸口癢了,可是肺裏還有一點痰,咳也咳不出來,很難過,就再加味,加二陳湯(陳皮跟陳半夏,能夠很容易把痰滑出來),所以就是五虎二陳湯,二陳湯隨意加,因為二陳湯本來就是用時方系統的陳皮跟半夏,現在真的好陳皮很難買到,藥房買的陳皮,一般是橘子皮曬乾就拿出來賣,陳年好陳皮是不易有的。
10.小青龍湯的痰不可以用二陳湯,麻杏甘石湯證可以用二陳湯
之前有講傅青主有治痰三法,是指小青龍湯證的痰,是傅青主在嘲笑當代醫者治痰用二陳湯,愈治痰愈多,小青龍湯證的痰是因為病家的水代謝不良的水毒體質,全身都是水,所以小青龍湯可以治到滲出性肋膜炎,因為這地方滲出來的水也還算是它打得到的範圍。
這種容易生痰的體質,二陳湯是沒用的,可是麻杏甘石湯證是用在不容易出痰體質的人身上,所以痰很少,因為痰很少,所以乾乾地,咳不出來,所以麻杏甘石湯證的痰,是咳很久才咳出一小坨,當然可以用二陳湯幫忙滑出來,所以五虎湯或五虎二陳湯是一個臨床上的細部調整,這樣子的話,藥效可能會好一點,這是關於氣管炎的狀況。
11. 銀翹散跟麻杏甘石湯
另外一個狀況是關於麻杏甘石湯證的點,麻杏甘石湯能夠清掉肺區塊的熱,光是看方劑組成,就可以知道又可以去邪又可以去熱,能夠清熱消炎的作用,聽起來不像是只是傷寒領域,也像是溫病領域。
所以像經方的學習者,會覺得溫病派的有些重要的方劑,可以說是麻杏甘石湯理論變出來的,姜佐景就說溫病派的銀翹散,跟麻杏甘石湯用的藥的意思是一樣的,就是「辛涼甘潤」,因為要能發掉邪氣要用的辛味藥,麻杏甘石湯是用麻黃,銀翹散可能是用荊芥、浮萍、薄荷、桑葉、菊花,意思是一樣。
因為有熱,所以用涼藥,麻杏甘石湯用石膏,可能溫病派用滑石或竹葉,但意思都是一樣,要消炎消火。


甘的話有甘草,潤的話有杏仁石膏,用的藥跟溫病派基本上的用藥路子差別是不大的。
所以麻杏甘石湯是傷寒跟溫病之間的一個橋樑一樣的方,比如民初流行白喉時,那時候就是惲鐵樵帶頭用麻杏甘石湯,白喉是一種細菌感染的病,用麻杏甘石湯在某些情況(是指那個喉嚨爛不是少陰病的情況)會取得良好的療效,所以從治療白喉來看,麻杏甘石湯其實對治細菌感染也很有效,當然白喉是一個很曖昧的存在,白喉菌本身是不會讓人生病的,必須細菌感染了病毒,才有造病的能力,所以白喉是「細菌得了感冒」才會害人,就是雙重附身,細菌如果沒有病毒當它的背後靈,它其實不會害人的。
6、本人应用
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205/20/2626863_75308204.shtml
http://groups.tianya.cn/tribe/sh ... dba86482355c0147c5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2

主题

1303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30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11: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
1、张锡纯论述
至于温病,在上古时,原与中风、伤寒统名之为伤寒,是以秦越人《难经》有伤寒有五之说。至仲景着《伤寒论》,知温病初得之治法,原与中风、伤寒皆不同,故于太阳篇首即明分为三项,而于温病复详细论之,此仲景之医学,较上古有进步之处也。
    《伤寒论》原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语言难出。
    论温病之开端,亦冠以太阳病三字者,因温病亦必自太阳(此是足太阳非手太阳,彼谓温病入手经不入足经者,果何所据也)入也。然其化热最速,不过数小时即侵入阳明,是以不觉恶寒转发热而渴也。治之者不知其为温病,而误以热药发之,竟至汗出不解而转增其灼热,则即此不受热药之发表,可确定其名为风温矣。其脉阴阳俱浮者象风之飘扬也,自汗出者热随浮脉外透也,身重者身体经热酸软也,多眠睡者精神经热昏沉也,语言难出者,上焦有热而舌肿胀也。
    风温之外,又有湿温病与伏气化热温病,而提纲中止论风温者,因湿温及伏气化热之温,其病之起点亦恒为风所激发,故皆可以风温统之也。提纲中论风温之病状详矣,而提纲之后未列治法,后世以为憾事。及反复详细推之,乃知《伤寒论》中原有治温病之方,特因全书散佚,后经叔和编辑而错简在后耳。尝观《伤寒论》第六十二节云︰“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汤。”今取此节与温病提纲对观,则此节之所谓发汗后,即提纲之所谓若发汗也,此节之所谓喘,即提纲之所谓息必鼾也,由口息而喘者,由鼻息即鼾矣,此节之所谓无大热,即提纲之所谓身灼热也,盖其灼热犹在外表,心中仍无大热也,将此节之文与温病提纲一一比较,皆若合符节。
    夫中风、伤寒、温病特立三大提纲,已并列于篇首,至其后则于治中风治伤寒之方首仍加提纲,以彼例此,确知此节之文原为温病之方,另加提纲无疑,即麻杏甘石汤为治温病之方无疑也。盖当仲景时,人之治温病者,犹混温病于中风、伤寒之中,于病初得时,未细审其发热不恶寒,而以温热之药发之,是以汗后不解。或见其发热不恶寒,误认为病已传里,而竟以药下之,是以百六十三节,又有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云云。所稍异者,一在汗后,一在下后,仲景恐人见其汗出再误认为桂枝证,故切戒其不可更行桂枝汤,而宜治以麻杏甘石汤。盖伤寒定例,凡各经病证误服他药后,其原病犹在者,仍可投以正治之原方,是以百零三节云,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小柴胡汤。以此例彼,知麻杏甘石汤为救温病误治之方,实即治温病初得之主方,而欲用此方于今日,须将古方之分量稍有变通。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石膏八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渣温服一升。
    方中之义,用麻黄协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以退热,热退其汗自止也。复加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调和麻黄、石膏,使其凉热之力溶和无间以相助成功,是以奏效甚捷也。
    此方原治温病之汗出无大热者,若其证非汗出且热稍重者,用此方时,原宜因证为之变通,是以愚用此方时,石膏之分量恒为麻黄之十倍,或麻黄一钱、石膏一两,或麻黄钱半、石膏两半。遇有不出汗者,恐麻黄少用不致汗,服药后可服西药阿斯匹林瓦许以助其汗。若遇热重者,石膏又可多用。曾治白喉证及烂喉痧证(烂喉痧证必兼温病、白喉证,亦多微兼外感),麻黄用一钱,石膏恒重至二两,喉证最忌麻黄,而能多用石膏以辅弼之,则不惟不忌,转能借麻黄之力立见奇功也。
    至于肺病之起点,恒有因感受风温,其风邪稽留肺中化热铄肺,有时肺中作痒,即连连喘嗽者,亦宜投以此汤,清其久蕴之风邪,连服数剂其肺中不作痒,嗽喘自能减轻,再徐治以润肺清火利痰之剂,而肺病可除矣。盖此麻杏甘石汤之用处甚广,凡新受外感作喘嗽,及头疼、齿疼、两腮肿疼,其病因由于外感风热者皆可用之,惟方中药品之分量,宜因证变通耳。
【附记】林××,年近五旬,因受风温,虽经医治愈,而肺中余热未清,致肺阴铄耗,酿成肺病,屡经医治无效。其脉一息五至,浮沉皆有力,自言喉连肺际,若觉痒则咳嗽顿发,剧时连嗽数十声,周身汗出,必吐出若干稠痰其嗽始止。问其心中常觉发热,大便燥甚,四五日一行。因悟其肺际作痒,即顿发咳嗽者,必其从前病时风邪由皮毛袭入肺中者,至今犹未尽除也。因其肺中风热相助为虐,宜以麻黄祛其风,石膏清其热,遂为开麻杏甘石汤方,麻黄用钱半,生石膏用两半,杏仁三钱,甘草二钱,煎服一剂,咳嗽顿愈。诊其脉仍有力,又为开善后之方,用生山药一两,北沙参、天花粉、天冬各五钱,川贝、射干、苏子、甘草各二钱,嘱其多服数剂,肺病可从此除根。后阅旬日,林××又求诊视,言先生去后,余服所开善后方,肺痒咳嗽仍然反复,遂仍服第一次方,至今已连服十剂,心中热已退,仍分毫不觉药凉,肺痒咳嗽皆愈,且饮食增加,大便亦不甚干燥。闻其所言,诚出愚意料之外也。再诊其脉已不数,仍似有力,遂将方中麻黄改用一钱,石膏改用一两,杏仁改用二钱,又加生怀山药六钱,俾煎汤接续服之,若服之稍觉凉时,即速停止,后连服七八剂似稍觉凉,遂停服,肺病从此竟愈。
    按: 治肺劳投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且用至二十余剂,竟将肺劳治愈,未免令阅者生疑,然此中固有精细之理由在也。盖肺病之所以难愈者,为治之者但治其目前所现之证,而不深究其病因也。如此证原以外感受风成肺劳,且其肺中作痒,犹有风邪存留肺中,且为日既久则为锢闭难出之风邪,非麻黄不能开发其锢闭之深,惟其性偏于热,于肺中蕴有实热者不宜,而重用生石膏以辅弼之,既可解麻黄之热,更可清肺中久蕴之热,以治肺热有风劳嗽者,原为正治之方,故服之立时见功。至于此药,必久服始能拔除病根,且久服麻黄、石膏而无流弊者,此中又有理由在,盖深入久锢之风邪,非屡次发之不能透,而伍以多量之石膏以为之反佐,俾麻黄之力惟旋转于肺脏之中,不至直达于表而为汗,此麻黄久服无弊之原因也。至石膏性虽寒凉,然其质重气轻,煎入汤剂毫无汁浆(无汁浆即是无质),其轻而且凉之气,尽随麻黄发表之力外出,不复留中而伤脾胃,此石膏久服无弊之原因也。所遇之证,非如此治法不愈,用药即不得不如此也。
2、张锡纯之寒解汤
治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舌上苔白欲黄,其脉洪滑。或头犹觉疼,周身犹有拘束之意者。     生石膏(一两,捣细)知母(八钱)连翘(一钱五分)蝉蜕(一钱五分,去足土)或问∶此汤为发表之剂,而重用石膏、知母,微用连翘、蝉蜕,何以能得汗?答曰,用此方者,特恐其诊脉不真,审证不确耳。果如方下所注脉证,服之复杯可汗,勿庸虑此方之不效也。盖脉洪滑而渴,阳明府热已实,原是白虎汤证。特因头或微疼,外表犹似拘束,是犹有一分太阳流连未去。故方中重用石膏、知母以清胃府之热;而复少用连翘、蝉蜕之善达表者,引胃中化而欲散之热,仍还太阳作汗而解。斯乃调剂阴阳,听其自汗,非强发其汗也。况石膏性凉(《神农本草经》谓其微寒即凉也)味微辛,有实热者,单服之即能汗乎?曾治一少年,孟夏长途劳役,得温病,医治半月不效。后愚诊视,其两目清白,竟无所见,两手循衣摸床,乱动不休,语不省人事。其大便从前滑泻,此时虽不滑泻,每日仍溏便一两次。脉浮数,右寸之浮尤甚,两尺按之即无。因此证目清白无见者,肾阴将竭也。手循衣摸床者,肝风已动也。病势之危,已至极点。幸喜脉浮,为病还太阳。右寸浮尤甚,为将汗之势。其所以将汗而不汗者,人身之有汗,如天地之有雨。
    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此证尺脉甚弱,阳升而阴不能应,汗何由作?当用大润之剂,峻补真阴,济阴以应其阳,必能自汗。遂用熟地、玄参、阿胶、枸杞之类,约重六七两,煎汤一大碗,徐徐温饮下,一日连进二剂,即日大汗而愈。审是,则发汗原无定法。当视其阴阳所虚之处,而调补之,或因其病机而利导之,皆能出汗,非必发汗之药始能汗也。
    按∶
    寒温之证,原忌用粘腻滋阴、甘寒清火,以其能留邪也。而用以为发汗之助,则转能逐邪外出,是药在人用耳。
    一人,年四十余。为风寒所束不得汗,胸中烦热,又兼喘促。医者治以苏子降气汤,兼散风清火之品,数剂病益进。诊其脉,洪滑而浮,投以寒解汤,须臾上半身即出汗。又须臾,觉药力下行,至下焦及腿亦皆出汗,病若失。
    一人,年三十许。得温证,延医治不效,迁延十余日。愚诊视之,脉虽洪而有力,仍兼浮象。问其头疼乎?曰∶然!渴欲饮凉水乎?曰∶有时亦饮凉水,然不至燥渴耳。知其为日虽多,而阳明之热,犹未甚实,太阳之表,犹未尽罢也。投以寒解汤,须臾汗出而愈。
    一人,年三十余。于冬令感冒风寒,周身恶寒无汗,胸间烦躁。原是大青龙汤证,医者投以麻黄汤。服后汗无分毫,而烦躁益甚,几至疯狂。诊其脉,洪滑异常,两寸皆浮,而右寸尤甚。投以寒解汤,复杯之顷,汗出如洗而愈。审是则寒解汤不但宜于温病,伤寒现此脉者,投之亦必效也。
    一叟,年七旬。素有劳疾,薄受外感,即发喘逆,投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生石膏辄愈。上元节后,因外感甚重,旧病复发,五六日间,热入阳明之府。脉象弦长浮数,按之有力,而无洪滑之象(此外感兼内伤之脉)。投以寒解汤,加潞参三钱,一剂汗出而喘愈。再诊其脉,余热犹炽,继投以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一大剂,分三次温饮下,尽剂而愈。
    一妊妇,伤寒两、三日。脉洪滑异常,精神昏愦,间作语,舌苔白而甚浓。为开寒解汤方,有一医者在座,问方中之意何居?愚曰∶欲汗解耳。曰∶此方能汗解乎?愚曰∶此方遇此证,服之自能出汗,若泛作汗解之药服之,不能汗也。饮下须臾,汗出而愈。
    一妇人,年二十余,得温病。咽喉作疼,舌强直,几不能言,心中热而且渴,频频饮水,脉竟沉细异常,肌肤亦不发热。遂舍脉从证,投以寒解汤,得微汗,病稍见愈。明晨又复如故,舌之强直更甚。知药原对证,而力微不能胜病也。遂仍投以寒解汤,将石膏加倍,煎汤两盅,分二次温饮下,又得微汗,病遂愈。
   
    按∶
    伤寒脉若沉细,多系阴证。温病脉若沉细,则多系阳证。盖温病多受于冬,至春而发,其病机自内向外。有时病机郁而不能外达,其脉或即现沉细之象,误认为凉,必至误事。又此证,寒解汤既对证见愈矣,而明晨,舌之强直更甚,乃将方中生石膏倍作二两,分两次前后服下,其病即愈。由是观之,凡治寒温之热者,皆宜煎一大剂,分数次服下,效古人一剂三服之法也。
    门人高××曾治一媪,年近七旬。于春初得伤寒证,三四日间,烦热异常。又兼白痢,昼夜滞下无度,其脉洪滑兼浮。高××投以寒解汤,加生杭芍三钱,一剂微汗而热解,痢亦遂愈。
    又∶吴又可曰∶“里证下后,脉浮而微数,身微热,神思或不爽。此邪热浮于肌表,里无壅滞也。虽无汗,宜白虎汤,邪可从汗而解。若下后,脉空虚而数,按之豁然如无者,宜白虎加人参汤,复杯则汗解。”
    按∶
    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皆非解表之药,而用之得当,虽在下后,犹可须臾得汗,况在未下之前乎。不但此也,即承气汤,亦可为汗解之药,亦视乎用之何如耳。
    又洪吉人曰∶“余尝治热病八、九日,用柴葛解之、芩连清之、硝黄下之,俱不得汗。昏愦扰乱,撮空摸床,危在顷刻。以大剂地黄汤(必系减去桂附者),重加人参、麦冬进之。不一时,通身大汗淋漓,恶证悉退,神思顿清。”
    按∶
    此条与愚用补阴之药发汗相似,所异者,又加人参以助其气分也。上所论者皆发汗之理,果能汇通参观,发汗之理,无余蕴矣。
   
    附录∶
    直隶盐山李××来函∶天津××,得温病,先服他医清解之药数剂无效。弟诊其脉象,沉浮皆有力,表里壮热无汗。投以寒解汤原方,遍身得汗而愈。山斯知方中重用生石膏、知母以清热,少加连翘、蝉蜕以引热透表外出,制方之妙远胜于银翘散、桑菊饮诸方矣。且由此知石膏生用诚为妙药。从治愈此证之后,凡遇寒温实热诸证,莫不遵书中方论,重用生石膏治之。其热实脉虚者,亦莫不遵书中方论,用白虎加人参汤,或用白虎加人参以生山药代粳米汤,皆能随手奏效。
    直隶盐山孙××来函∶斯年初冬,适郭姓之女得伤寒证,三四日间阳明热势甚剧,面赤气粗,六脉洪数,时作谵语。为开寒解汤,因胸中觉闷,加栝蒌仁一两,一剂病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3-31 15:4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值得认真学习,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056

积分

3255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Rank: 4

积分
1056
发表于 2012-3-31 16: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昨天用麻黄15桂枝12杏仁12甘草12连翘50一剂治愈感冒高烧39度多,嗓子疼。原西药退烧不佳的病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7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31 17: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不错,学习了
读经典,参名师勤临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19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31 21: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辛苦了[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6 16:42:55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567

积分

603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4567
发表于 2012-4-24 20: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认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9

积分

172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49
发表于 2012-4-27 20: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刻,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73

积分

115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73
发表于 2012-4-27 21:33:18 | 显示全部楼层
[s:1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积分
0
发表于 2012-5-18 17: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啦!拜读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0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5-22 23: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杏石甘汤用的人很多,又有多少人知此中缘由?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6-19 19: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拜大作,  受益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172

积分

53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2
发表于 2012-6-19 2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繁体字看起来有点吃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6 01:04 , Processed in 0.27957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