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15098|回复: 64

[其他] 汉方神效之秘---在药量

[复制链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发表于 2012-3-9 13: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尚书·说命篇上》
这句话前见于尚书,当是周时人的治病体会。喝了药后,如果不头晕目眩胸中愤闷,那么疾病就不会好转。

最近叔在读《汉方诊疗三十年》,是日本已故汉方学家大冢敬节先生的病案集。惊讶于日本人用汉方的量小,一般只有我们的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量。一般以中长疗程取胜,如服一个月到一年。有人解释说日本的水比较软,有效成份容易煎出,还有就是日本人体质敏感吃东西都小碟的,所以少量的中药就能得到好的疗效。日本汉方家大多以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子为主,成方使用,鲜少加减,但用量已经远小于我们汉朝医圣张仲景的原量了。

张仲景的原量一般以两计,多数为三四两许,按近年考古发现东汉的度量衡器具折算,一两相当于今天的15.625克。药量一般也在今天的30到60克。考虑到古人的药物切片可能做得不细,和药材晒得不干,应该相当于今天的20来克。而日本人用量极少却能取胜,跟切片极细有关,与金元时期煮散的做法相通,能大幅的节省药材的用量。日本中药大多从中韩进口,价格较高。

那么今天中国的惯用配方用量(十克许)和日本人的汉方用量、张仲景的原书用量,是不是都能达到“药令人瞑眩,厥疾竟瘳”呢?

中医最大的不科学就在于用量问题上打马虎眼。其实能不能治好病,最关键的并不是选什么药方,最重要的用到合适的足够的量。我们知道现代药理学研究注重药动学、药效学(PK/PD),象抗生素的量,时间依赖和浓度依赖的不同特性,为了到达疗效,其使用的量和次数有严格的规定,一旦不符,疗效有时几乎完全没有。

中医界最大的笑话就是那本《中国药典》的中药部分,限定了四百多种中药的常用量和上限量。叔不知道这两个量是怎么出来,做为中医生的用药依据,既无实验研究依据,也脱离临床专家取效的实际。应该明确标明的有效量和中毒量却没有标出。象临床上用附子很多时候用20克效果很好,中毒量也远高于药典规定的15克。所以这是一本极其荒唐的书。

汉方效果好不好,就看用量。量有没有用到恰到好处。象姜春华治肝病黄疸,用茵陈蒿汤,大黄是君药,最少用量25克以上,治类风关和红斑狼疮,生地黄60克以上,量直追医圣当年。黄煌治外感发热,用柴胡25g黄芩15g甘草10g连翘30g。代刀散排脓用皂角刺30克以上,起效快速。李可老先生治危重病,附子起始量就是40克,相当于汉时两两二枚吧,应手而起。
中药用量是不传之秘。以前的中医方书,是写药不写量,以保家传绝学独尊。不象现在中医药大学教材常用量都是几克到十来克。这严重违背了科学的自然规律。“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几千年前的周人就明白了PK/PD的用法原理。现在的中医师却迷糊得很,看着临证指南医案里一克两克的用量,不起丝毫的疑惑,疗效不好,不质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用量错了,一味被叶天士蒙骗。

既然中国药典这样的权威不可靠,现代教材不可靠。有效量和中毒量的实验数据又没有。
试问为医用量何处下手。

满地黄花寻遍,只有二个途径了。
一是他人经验,比如家学、师徒传承,看其诸方中必用之药,恒用之量,便是其多年临床实践的有效量。
二是张仲景老先生在两千年前教我们的方法,抓好几两的中药煎一大锅,两三个小时服一点,一直服到起汗见效或者瞑眩,再止后服,把剩下的药汁倒掉。瞑眩一般都是达到有效量,往中毒量走的路上了。为何瞑眩才是起效的药量呢,我们知道矫正必以过枉,不枉是不能矫正的。记得有一回一女网友说了一堆阳虚症状表现,叔嘱其服右归丸,她害怕上火。上火怕什么,你本身是阳虚的,就是缺火啊,上点火才好得快一些啊。上火其实也是瞑眩的一种变异吧。瞑眩跟生病有时还有些象。

古人的这种“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的经验是十分可靠,既达到了有效量,同时又能因个体差异而灵活掌握了用量。就是间断服药,起效瞑眩后止后服,就达到了你个体起效的最佳的量了。人有胖瘦壮弱,这个方法十分的好,药有千百种,全部解决掉了。

叔喜欢中成药,觉得中医药最大的进步就是中成药种类多,服用方便快捷。
但是很多人都不喜欢中成药,甚至中医师都认为中成药不能治病。
叔却多用多效,无它,因为叔懂得中成药的有效量。
“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中成药厂家说明书上标的都是最小最安全的量,服了后大多数人都不会瞑眩没有不适感觉,所以服中成药跟吃饭似的,一点过枉矫正的效果都没有,当然厥疾费瘳了。厂家是本着最不负责的态度写说明书的,不把人吃坏是第一思想,有没有效果不是他们的出发点。
比如双黄连口服液,是非常好的药,里面有金银花、黄苓、连翘在里面,治疗扁桃体肿大发炎,清肺热效果很好。但是平常人都遵说明书一次喝个一两支,跟蜻蜓点水似的,远没有达到合理的PK/PD。叔的用法是一次喝上个三支,四五个小时喝一次,一天就不是三次了。喝到你真的胃寒出来再说。喝三支会中毒么?不会;四小时喝一次会麻烦么?病好得快才重要啊,半夜起来喝几支,何乐不为。起效才是王道,合理的有效量一定要用到。上感需要挂点滴么,才怪哩。

比如午时茶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药,能祛风寒化食健脾燥湿。象最近这种阴雨绵绵的天气,寒湿为重的感冒,最适合服午时茶了,效果比专门治风寒的感冒清热颗粒要好很多。不过叔一次要喝两三包,一天喝四到五次,有些是夜里喝的,喝到全身畅快微汗体内气机旋动为宜。20小袋才四元,没喝完感冒就好了,四元治感冒,谁说中药不能速效,用量只要达到了最佳PK/PD。一切都NO PROBLEM。

我爱中成药,好东东,都被你们浪费了。还整天忍受着打针吃药花钱的巨大浪费,斯诚为不懂哪。
“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古人老早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两千年前惜字如金的张仲景不厌其烦地写下啜服数回,如汗出,止后服。这么多和现代药理学PK/PD理论相通的巧方法,被我们忽视,全是祖国的不孝子孙,罪人哪。大家集体去上国学课,读尚书。

跟着叔摇头晃耳地念:“启乃心,沃朕心。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开汝心,以沃我心。如服药必瞑眩极,其病乃除。欲其出切言以自警。”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方币 +35 收起 理由
黄煌 + 20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r109 + 15 精彩!经验之谈。

查看全部评分





上一篇:请大家注意《经方100首》第29页
下一篇:关于牡蛎(熬)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6

主题

568

积分

324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68
发表于 2012-3-9 13: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3-9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到了我国中医临床的软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81

积分

436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781
发表于 2012-3-9 14: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集体去上国学课,读尚书。

基础的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51

积分

38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百草轩居士

Rank: 3Rank: 3

积分
951
发表于 2012-3-9 15: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许多搞研究、定规则的,没有亲身体验临床,却在哪里指手划脚,这是科学的悲哀。
百草轩居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9 15: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好!强烈支持!感同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68

积分

157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68
发表于 2012-3-9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s:184]  [s: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1

积分

227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2-3-9 16: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了点子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3528

积分

803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经方方证,六经相应

Rank: 8Rank: 8

积分
3528
发表于 2012-3-9 16: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266

积分

156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266
发表于 2012-3-9 16: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西医讲量效关系,中医亦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0

积分

450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Rank: 1

积分
80
发表于 2012-3-9 1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说得好
每天进步一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12-3-9 18: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彩!经验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12-3-9 18:4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同西医药理是一致的,浅显易懂。要从中医理论角度来解释清楚“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还真不容易。[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3

积分

131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03
QQ
发表于 2012-3-9 18: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想学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主题

2670

积分

82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670
发表于 2012-3-9 18: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75

积分

45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75
发表于 2012-3-9 1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用量是不传之秘。以前的中医方书,是写药不写量,以保家传绝学独尊。不象现在中医药大学教材常用量都是几克到十来克。这严重违背了科学的自然规律。“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几千年前的周人就明白了PK/PD的用法原理。现在的中医师却迷糊得很,看着临证指南医案里一克两克的用量,不起丝毫的疑惑,疗效不好,不质问一下自己是不是用量错了,一味被叶天士蒙骗。


------------------------------------------------
文章不错,我今天开了26克半夏还和人吵了一架呢,唉
我只想问一下叶天士蒙骗大家什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46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9 21:5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s:183] 了效果不好,大了与药典有出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积分

561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9 22: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敢与亲朋好友用大量,小心纠纷缠身,官司惹上。[s:145] [s:145] [s:1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754

积分

16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真的很想学习经方应用

Rank: 5Rank: 5

积分
1754
发表于 2012-3-9 2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其实是中医人自我遮羞的一块布罢了。

中医不清之痛在量,正因为所谓的量效关系上的含糊不清,导致临床医生在用药的量上全凭经验,混乱不堪。

正因为用量上的说不清,道不白,才美其名为“不传之秘呢”,欺人,同时多少也有些自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6

主题

8727

积分

1303 小时

在线时间

博士生

Rank: 6Rank: 6

积分
8727
发表于 2012-3-9 22: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写 万言书上书中管局啊,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895

积分

257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龙蟠橘井

Rank: 5Rank: 5

积分
1895
发表于 2012-3-9 23: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药量上取胜是有临床基础的经验之谈。但我常常困惑:经方大家叶天士、蒲辅周的用量都很轻,何以疗效卓著、鹤立鸡群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3-10 06: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有效性, 重要的一点,  在于药量,  但要掌握真不容易, 解决方法认同楼主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128

积分

1299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2128
发表于 2012-3-10 09:2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轻可去实”,“治上焦如羽”,不能一概而论大剂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748

积分

7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中西医结合,危重病医

Rank: 3Rank: 3

积分
748
 楼主| 发表于 2012-3-10 10: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轻可去实,治上焦如羽。这些说法,我相信大家都是口耳相传,听人说的,并没有真正见识过。反倒是老实厚道的张仲景都是用大剂量的。
只有明清那些故弄玄虚的书生医生都写极轻的量。

连姜春华老先生都大力的批判温病学家们用轻药治不好病的过错,他对临证指南医案的叶天士的治法,做过详细的举例批判。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中药作用于人体之上时,一定是按照现代药理学的模式发生作用的,不可能别有一种作用方式。指导理论虽然是中医的,但与人体相互作用时必定是生化的反应。


以道听途说,以个人闭门造车的著作为指归,往往是以谬传谬,这无疑是中医最大的陋习。


温病条辨据说只不过是吴氏学医六年后的著作,还缺乏临床印证效果的实践
新浪微博 weibo.com/dddf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主题

729

积分

795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君若问我何妙招,全靠

Rank: 3Rank: 3

积分
729
QQ
发表于 2012-3-10 11: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世遗风看见了,会批评你的,他就是量少效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675

积分

45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75
发表于 2012-3-10 21: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jljm 的帖子

zjljm:中医不传之秘在量。其实是中医人自我遮羞的一块布罢了。

中医不清之痛在量,正因为所谓的量效关系上的含糊不清,导致临床医生在用药的量上全凭经验,混乱不堪。

正因为用量上的说不清, .. (2012-03-09 22:49) 
很扯。。。。。。

中医的精髓就是变化,如果一成不变,不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岂不成了西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18 20: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是一个难点。其实大剂量小剂量都各有道理:一个着眼于负荷量,一个着眼于代谢酶;一个是药动学问题,一个是药代学问题。
义译易医艺宜怡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9

主题

7083

积分

4050 小时

在线时间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83
发表于 2012-3-18 22: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想起来,中药的有效量和中毒量是很难确定的。

中药应用的又不是正常人,中药又不是单方,复方中的几味药如果都有有效量和中毒量,组合起来如何确定用量?谁搞得清它们混合后的相互作用?

中药也不是某种药针对某种病的,如何确定有效量?因病而异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0

积分

13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19 19: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师的体质学说可能对中药的药代动力学有所突破
义译易医艺宜怡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3-19 20:44:34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典就是个偶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8

积分

2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8
发表于 2012-3-19 21: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绝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1

主题

3825

积分

1462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刘志良

Rank: 5Rank: 5

积分
3825
发表于 2012-3-29 05: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古贤的至理明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

主题

3480

积分

1530 小时

在线时间

硕士生

Rank: 5Rank: 5

积分
3480
发表于 2012-3-29 11: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的药量大小在于人, 在于地域.

老弱和成人, 农村人和城市人, 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 南人与北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174

积分

185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74
发表于 2012-4-2 20: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針灸一樣,針灸的深淺是書上寫不出來的,最好是拜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1129

积分

1214 小时

在线时间

大学生

运用经方起沉疴,愈人

Rank: 4

积分
1129
发表于 2012-4-14 18: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极端都不可取。四两可拨千斤,重剂也可起沉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3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QQ
发表于 2012-4-15 14: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的经方,不同的医生用量不一样,何因?求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1

积分

1759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发表于 2012-4-15 20:3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药量真是个人经验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415

积分

1662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415
发表于 2012-4-15 23: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叶天士是天医星,量当然可以与众不同了[s: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21 17: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求全,但求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1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4-27 13: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尚书·说命篇上》
这句话前见于尚书,当是周时人的治病体会。喝了药后,如果不头晕目眩胸中愤闷,那么疾病就不会好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0

积分

18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5-1 11: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精髓就是变化,如果一成不变,不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岂不成了西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1

主题

1万

积分

5345 小时

在线时间

总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193
发表于 2012-5-1 12: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积分

604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5-2 10: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s:18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931

积分

1047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病无定病,治无定法,

Rank: 3Rank: 3

积分
931
QQ
发表于 2012-5-8 16: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治病原理是啥、量在自己掌握。贵在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8

积分

214 小时

在线时间

初中生

Rank: 2

积分
158
发表于 2012-5-10 19: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不忘中医精髓,不可极端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0

积分

207 小时

在线时间

游客

积分
0
发表于 2012-5-23 15: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希望有机会用仲师的原方原量来试试小柴胡汤的疗效。柴胡半斤,依现代折合成克算125克呢,不知服后会有什么反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86

积分

84 小时

在线时间

小学生

学经方,用经方,做好

Rank: 1

积分
86
发表于 2012-5-23 22: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颇有感想啊
博采众长,寻求古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13

积分

802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13
发表于 2012-6-12 2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 中医不传之秘在用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5

主题

9731

积分

5502 小时

在线时间

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9731
发表于 2012-7-31 18: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样存在三个问题:不会用,不敢用,不肯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主题

738

积分

320 小时

在线时间

高中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38
发表于 2012-8-1 2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很好,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一言惊醒梦中人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3-29 09:15 , Processed in 0.434732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