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热搜: 体质 药证 方证
查看: 3719|回复: 1

[推荐] 五苓散儿科诸病验案:水疝 黄疸 湿疹 腹泻 遗尿 胸汗…

[复制链接]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930
发表于 2020-9-19 19: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儿科疾患治疗中五苓散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涛;张洋;胡俊青 刊名:亚太传统医药

  1、新生儿黄疸
  例1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质硬,脾未触及。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mol/L,肝功正常。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按: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导致胎黄多与湿邪有关。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且本方药味平和,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1]

  2、婴幼儿腹泻
  例2陈某,女,1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10余次,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症状。腹软,肠鸣音活跃。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证因湿邪困脾所致。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按: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病变皆在脾胃,均与湿邪有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五苓散功擅利湿,湿邪去除则脾运自健,泄泻自止。

  3、婴儿湿疹
  例3孙某,女,6个月,1994年4月21日就诊。患儿于2个月前头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多,遍及全身,皮疹糜烂面有浆性渗出,剧烈搔痒,哭闹不安,伴有反复腹泻。查体:全身皮肤红色粟粒状皮疹,头面部为甚,皮疹表面糜烂有渗出。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淡紫。根据患儿皮疹特点,属素体湿盛所致。故用健脾渗湿法,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0g,猪苓6g,泽泻6g,白术5g,地肤子6g,白鲜皮6g,蝉蜕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皮疹明显减少。渗出消失,继服5剂,湿疹痊愈。
  按: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本病多发于素体湿盛之儿。五苓散擅利水湿,加地肤子、白鲜皮、蝉蜕能祛风止痒。内湿既除,外湿自主,湿去则疹自消退。

  4、睾丸鞘膜积液
  例4秦某,男,8个月,1990年5月20日就诊。患儿于4个月时发现阴囊肿大,且逐渐加重,伴尿频而清、大便溏薄。曾用中药熏洗月余,未见好转。查体:阴囊内有光滑的囊性肿物,扪之不痛,透光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指纹淡红。证属肾气不化,水湿下注所致。故以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法,遂以五苓散加味治之。处方:茯苓10g,猪苓10g,泽泻6g,白术5g,桂枝5g,小茴香3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阴囊内水液明显减少;继服7剂积液消失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辜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其发生主要由于先天不足,肾的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下注。五苓散中桂枝能温阳化气;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消肿;白术能健脾燥湿;加用小茴香可加强温化之力,肾气得以温化则水湿自可消利。



中医十大名方之[五苓散]2.jpg




上一篇:《复刻的经方,研习!是本好书佳作。上海科技出版社
下一篇:《伤寒论类辨》陈宝明主编,是本好书!精品。

170

主题

1万

积分

1万

在线时间

博士生

纯青经方焰 继开铸精诚

Rank: 6Rank: 6

积分
10930
 楼主| 发表于 2020-9-19 19: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 五苓散儿科诸病验案:水疝 黄疸 湿疹 腹泻 遗尿 胸汗…

五苓散儿科疑难应用
作者:林燕  刊名: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摘要】五苓散具有健脾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功效,广泛用于儿科临床。笔者用其治疗前胸汗出、手足面黄、顽固遗尿等疑难杂症均获良效。

  五苓散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泽泻、猪苓、茯苓、白术、桂枝组成,有健脾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效,在儿科临床上广泛用于婴幼儿腹泻、新生儿黄疸、肾炎水肿等,取效良好。笔者用五苓散加味治疗疑难杂病也取得良好疗效,现撷三则验案如下。

  1、前胸汗出
  患儿,男,5岁。家长诉患儿近半年来每于夜间睡后前胸即出汗,天热尤甚,须为其换衣2~3次或擦干,否则即睡眠不安或惊醒哭闹,家长手抚该处即感冰凉,白日患儿如常。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查无原因,怀疑为“神经兴奋”,给予营养、调节神经等药无效,转诊我处。刻诊:患儿不热、不咳,纳可,二便调。查体:精神好,神态自如,无明显阳性体征,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
  因思前胸为心所处区域,心为“君主之官”,有心阳护卫御邪;若前胸有阴液停滞,借助夜间阴气旺盛,与心阳交争,“阳加于阴谓之汗”,因此出现蒸腾汗出之象。阴液留存此处,彼处则少。治疗当健脾运湿,调整机体阴液分布,治以五苓散原方:白术、猪苓、肉桂各6g,泽泻、茯苓各9g。3剂捣粗末,每日1剂,开水冲泡代茶饮。电话随访,家长称药后1剂起效,3剂即愈。

  2、手足面黄
  患儿,男,1岁。1周前患儿出现手足及面部发黄,家长观察数日黄色不褪来诊。刻诊:患儿不热、不咳,纳减,小便可,大便偏稀。查体:精神可,体胖;面部、手足发黄,双目不黄;腹软,肝脾无异常肿大;舌质淡,舌苔薄白,指纹因色黄查看不清。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大便常规均无异常。
  患儿手足面黄而双目、小便不黄,肝功能正常,可以排除“黄疸”,用现代医学解释较棘手;而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黄”为脾色,故应从“脾”论治:脾主运化,将水湿运转至全身各处;若脾虚运化失健,水湿停滞反而困脾,使机体呈现脾之本色,即黄色。小儿本“脾常不足”,加之该患儿体胖更易生痰生湿,且有纳差、大便偏稀、舌质淡、舌苔薄白等一派脾虚湿困之象,当治以健脾利水,拟五苓散加味:白术、桂枝各4g,猪苓3g,茯苓5g,泽泻、茵陈各6g,焦三仙12g,7剂(免煎颗粒)。1周后复诊,患儿黄色基本褪尽,纳食增加,二便调,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指纹隐隐,上方去茵陈,5剂继续巩固治疗。

  3、顽固遗尿
  患儿,女,12岁。患儿3岁后仍每夜必遗2~3次,白天控制饮水、活动量均无效,夜间难以唤醒。曾就诊当地医院查骶尾部X片、脑部CT、尿常规等均无异常,口服缩泉丸及收敛固涩、健脾益肾等汤剂效微,经人介绍转诊我处。刻诊:不热、不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查体:精神可,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无异常。
  尿液排泄与肾、膀胱有关,尤其与膀胱气化功能有关。膀胱气化不利,尿液代谢受到影响,尿量增多水液留滞体内;加之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夜间控制不住尿意故遗尿;温阳益肾等法无效,故应从膀胱气化入手。治以温阳化气、利水渗湿,治以五苓散加味:白术、茯苓、石菖蒲各12g,桂枝、猪苓、益智仁、远志各9g,炙麻黄6g,泽泻18g,5剂水煎服。嘱患儿控制白天活动量,晚饭后不再进流食及水、饮料。二诊:家长诉服完第4剂后遗尿已减为1次。舌、脉同前,继服10剂以巩固疗效。1个月后随访,家长称服完药后未再遗尿。

  4、体会
  五苓散方中桂枝温阳化气,白术健脾渗湿,茯苓健脾利水,猪苓、泽泻淡渗利水,五药合用共奏温阳化气、健脾利湿之功。小儿脾常不足,运化水湿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疾患较多,故广泛用于儿科临床。
  上述前胸汗出、手足面黄、顽固遗尿三症,虽临床表现各异,但脾虚不运、水湿内停是其共同的病机。五苓散功效与其病机相符,应用时随症加减,故获良效。此亦即中医学“辨证论治”、“异病同治”在临床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捐助本站|小黑屋|手机版|经方医学论坛 ( 苏ICP备05020114号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0 04:26 , Processed in 0.260253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4-2024 hhjfs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