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心汤与血小板
没有想到S先生的血小板升得那么快,短短一个月不到,居然从2.5万飙升到6万!而且,体力明显改善,原本爬1层楼就气喘吁吁的他,现在可以轻松地上5层。
S先生是个近50岁的壮汉,两个月前因为疲劳查出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降低,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求助于中医。他喜健身,体格壮实,但脸色黄暗,疲劳气短,舌淡苔白边齿痕,但脉滑利,眼有神。我用的是泻心汤合四逆汤:生大黄10g、黄连5g、黄芩15g、制附片30g(先煎1小时)、干姜5g、炮姜10g、炙甘草15g,7剂,此方服用20剂后,不仅血小板上升,而且S先生感到体力增进,能做家务了,也不心慌气短了,睡觉时手足较前暖和。我告诉患者,这个病难治,还要继续服药,观察疗效。
泻心汤合方升血小板,S先生不是先例。记忆里,我曾治疗过一位体育老师,体型体貌与S先生差不多,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肤暗腹泻,用泻心汤合附子理中汤,药后一周血小板迅速上升。去年在山东接诊一男子肝硬化肿大血小板减少,齿衄口腔溃疡屡发,用泻心汤与黄芩汤隔日分别服用,一月后血小板完全正常。另外,我还用泻心汤与黄连阿胶汤合用治疗多例女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止血效果不错,血小板也随之上升。
泻心汤是经典的止血方,后世沿用至今,疗效肯定。但是,其止血的机制还不是非常清楚,现在看来许多吐血、便血、月经过多的背后,大多存在着血小板的异常,我在临床也观察到泻心汤有升高血小板数的效果。但是还不够,还需要各位临床医生的共同观察,更需要实验室的配合。寻求经方取效的内在机制,对于建立经方应用的现代规范,无疑是十分需要的。(2018年2月10日)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本帖最后由 tong162305 于 2018-2-17 21:15 编辑黄先生新春快乐!
前贤陈修园: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其效在生大黄之多,以行瘀也。
黄煌先生:泻心汤是经典的止血方,后世沿用至今,疗效肯定。泻心汤有升高血小板数的效果。
泻心汤合四逆汤 治再生障碍性贫血
泻心汤合附子理中汤 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肤暗腹泻
泻心汤合黄连阿胶汤 治女性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泻心汤合黄芩汤隔日分别服用 治肝硬化肿大血小板减少,齿衄口腔溃疡
同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因证不同,方亦不同:泻心汤合附子理中汤,泻心汤合黄连阿胶汤。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方治疗方案 泻心汤合四逆汤:生大黄10g、黄连5g、黄芩15g、制附片30g(先煎1小时)、干姜5g、炮姜10g、炙甘草15g,
上述是学习黄先生此文的小结。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请教黄先生:干姜、炮姜同用的作用何在?
给黄师拜年,祝新春快乐,安康顺意。
记得您以前也分享过运用“三黄[泻心汤]”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经验:
比如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必用三黄泻心汤。但体质不同,可以配合阿胶、生地;也可以配合附子、干姜。
“三黄”打击“血小板减小”这个西医指标的“靶”,同时通过“寒热配伍”针对不同患者的中医辨出的“证”,“方-病-人”综合考虑,实现个性化的精准治疗,很有用的思路,学习了,谢谢。
有道是“附子无干姜不热”。
附子温肾阳,肾阳主一身之阳气,而“干姜”主“太阴里寒证”,是“温脾胃”的主药,可见“脾胃之气”对于附子药力的输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四逆汤]的药量比例“附:姜:草=2:3:4”就可见一斑。
三黄[泻心汤]中:黄芩清上焦、黄连清中焦、大黄清下焦。
您用的是生大黄(想必生血效果比制大黄好),泻下力强,所以:用干姜温中焦、炮姜温下焦、炙甘草承姜热上行温上焦,通过精当的配伍,提高疗效减低副作用,佩服、学习。
中药方剂中暗含了很多对“药效”的“缓释”与“定位”技术。比如药性的“升降沉浮”和“归经”理论,有个《十二经温凉补泻引经药歌诀》。
还有“筑坝、挡水”的效应,甘草“筑坝”于“胃(心下)”;大枣“挡水”于“脐上”。
配伍可以改变药效的速度和力度,比如加甘草、大枣、饴糖、蜂蜜可以缓和药性,使药效均匀而缓慢的释放。
炮制也可以改变药效的释放速度,调节药力在胃肠道中的作用部位,比如干姜炮制过后成为炮姜,温里之力的释放会缓和,药力作用部位沉降到下焦(小肠、大肠、宫胞)可以止泻、止崩。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2-17 23:19有道是“附子无干姜不热”。
附子温肾阳,肾阳主一身之阳气,而“干姜”主“太阴里寒证”,是“温 ...
附子葛根黄芩黄连汤和附子泻心汤有何差异呢?都用到了黄芩、黄连。
本帖最后由 无量山人 于 2018-2-18 08:48 编辑
感谢黄煌先生新作,提供了又一重要的经方理论根据。先生新春快乐。
其实,经方不必要追究什么疗效的现代科学根据,只要有效,就是经方的追求。
黄连解毒汤可以用来治疗血小板增多症,而三黄泻心汤可以用来升高血小板,两者的区别就是大黄栀子还有黄柏,重叠的是黄连和黄芩,是否其他的药物就决定了药物的总体疗效和取向?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张汉英 发表于 2018-2-18 01:25附子葛根黄芩黄连汤和附子泻心汤有何差异呢?都用到了黄芩、黄连。
没听说过“附子葛根黄芩黄连汤”,[附子泻心汤]是有“清上温下”功效,可用于“胃热肾寒证”的经方。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wjjbb 发表于 2018-2-18 09:48黄连解毒汤可以用来治疗血小板增多症,而三黄泻心汤可以用来升高血小板,两者的区别就是大黄栀子还有黄柏, ...
中药及经方治的是“证”,如果对证,调节西医检验指标的作用是双向的,偏高的能降低,偏低的能升高。[黄连解毒汤]同样可以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参见《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黄连解毒汤]和三[泻心汤]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燥湿”,能降低血黏度,清除血分的“瘀”和“毒”。
“湿热实证”可以导致“血分瘀毒”,这种情况下“精微过剩+阳气过旺”,表现为“血黏度增高、小板增多”。直接用三黄[泻心汤]或者[黄连解毒汤]就可以标本兼治。
而“阳虚血滞”同样可以导致“血分瘀毒”,虽然也是“血黏度增高”,但属于“因虚致瘀,机能低下”,所以反而出现“血小板减少”。此时“血分瘀毒”就只是个“标”证,“阳虚脾弱”才是根“本”,故需在三黄[泻心汤]或[黄连解毒汤]“化瘀、解毒”治其“标”的同时,合[四逆汤]或者[附子理中汤]“温脾肾、建中气”以治其“本”。
个人浅见,仅作探讨。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2-18 11:10中药及经方治的是“证”,如果对证,调节西医检验指标的作用是双向的,偏高的能降低,偏低的能升高。 ...
“缓中补虚”的[大黄蛰虫丸]也有“双向调节”的功效,既可用于“血小板增多症、脑血栓”,也治疗于“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见《黄煌经方使用手册》)。
[大黄蛰虫丸]一方面“化瘀缓中”,另一方面“养血补虚”,“血小板增多的实证”用此方可以“破实邪(干血)瘀阻”而起效,“血小板减少的虚证”用此方可以同时“祛标瘀、补本虚”而起效。
[大黄蛰虫丸]方中也含有“大黄、黄芩”这两味药。
感谢黄老师分享寒热并存在一体里的疑难杂症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tong162305 发表于 2018-2-17 21:33请教黄先生:干姜、炮姜同用的作用何在?
按传统用药习惯,炮姜温中止血,干姜温中散寒。这位病人有出血倾向,故用炮姜多些。但纯用干姜是否也有效,或者更好?我也说不清楚。当然,也可以按理论上说,干姜偏于走上焦,炮姜偏于走下焦,但只是一种解释,实际是否如此,我也说不清。不好意思,临床上很多东西确实难以说明。我还在摸索过程中,还在观察总结中。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2-18 21:54“缓中补虚”的[大黄蛰虫丸]也有“双向调节”的功效,既可用于“血小板增多症、脑血栓”,也治疗于 ...
同意您的看法,泻心汤、大黄蛰虫丸方中均含有“大黄、黄芩”这两味药,起止血作用以及起升高血小板作用的与这两味药物是密不可分的。为您的思路点赞!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梦回杏林 发表于 2018-2-17 22:51给黄师拜年,祝新春快乐,安康顺意。
记得您以前也分享过运用“三黄[泻心汤]”治疗血小板减少 ...
是这个思路!{:1_20:}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黄煌 发表于 2018-2-20 17:01按传统用药习惯,炮姜温中止血,干姜温中散寒。这位病人有出血倾向,故用炮姜多些。但纯用干姜是否也有效 ...
谢谢黄先生!谢谢经方论坛!让我们了解经方,认识经方,运用经方。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黄煌 发表于 2018-2-20 17:08同意您的看法,泻心汤、大黄蛰虫丸方中均含有“大黄、黄芩”这两味药,起止血作用以及起升高血小板作用的 ...
谢谢黄师鼓励。
真棒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黄煌 发表于 2018-2-20 17:10是这个思路!
我感觉“实证”一般“证机单一、标本一致”,而“虚证”却多出现“本虚标实、本寒标热”之类的“寒热虚实错杂、标本不同甚至相反”的证候。
治虚证用“标本分而治之、寒热药同施、补泻药同施”的方法往往更容易获效。
对于“虚寒性”的“血小板减少”,用三黄[泻心汤]清局部(血管)的瘀热,配干姜附子温整体(全身)的虚寒,标本兼治,临床实践证明效果卓著(西医检验指标好转明显),确实是好方法、好经验。
黄老师,先祝您春节愉快!
郑钦安先生在医法圆通血证门中云:“按血证虽云数端,究意不出阴阳盈缩矣。”又云“阳火,其人起居,一切有神。阴火,动静起居,一切无神。阳火始可用以上市习之方,阴火决不可用”。
黄师医案“脸色黄暗,疲劳气短,舌淡苔白边齿痕”可以证明是个整体虚寒的阴
证。四逆汤之用自在其中。惟三黄之用,
颇多不解。按黄老师十大类方和五十味药证中所述,要有舌质红坚老苔黄,此例病人明显没有三黄的舌象。支持阳证的
是出血(血小板减少)而脉滑利,眼有神,但这又与用附子矛盾。一个人的整体阴阳属性应该是唯一的,寒热并存应该是整体和局部这两个方面。此例病人是不是有局部出血显阳证的症状,如血色红,出血点按之痛?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一阳 发表于 2018-2-21 13:17黄老师,先祝您春节愉快!
郑钦安先生在医法圆通血证门中云:“按血证虽云数端,究意不出阴阳盈缩矣。”又云 ...
是的,患者是有虚寒征象,但其病血小板减少,常有出血现象,这就是泻心汤的主治。
谢谢黄老师春节期间给予答复解惑!
只要有出血,就有泻心汤证,学习了!
S先生是个近50岁的壮汉,两个月前因为疲劳查出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均降低,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因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求助于中医。他喜健身,体格壮实,但脸色黄暗,疲劳气短,舌淡苔白边齿痕,但脉滑利,眼有神。我用的是泻心汤合四逆汤:生大黄10g、黄连5g、黄芩15g、制附片30g(先煎1小时)、干姜5g、炮姜10g、炙甘草15g,7剂,此方服用20剂后,不仅血小板上升,而且S先生感到体力增进,能做家务了,也不心慌气短了,睡觉时手足较前暖和。我告诉患者,这个病难治,还要继续服药,观察疗效。
不知可否这样理解脉证上的看似“矛盾”之处:
“脸色蜡黄、疲劳气短、舌淡苔白边有齿痕”,说明脾虚、血虚。
“滑脉”是个“实脉”,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妊娠”等,此患者“脉滑利”可能提示“食滞痰热”(爱运动的人一般饮食量大油腻),正是三黄[泻心汤]的证治。
综合起来表明是个“正虚邪实”的证候,所以“清痰热、温脾肾”奏效。
面黄气短、脾虚血虚,同时又眼有神。
也许可以这样来解释:
1、久病、重病容易导致“失神”,而患者素来体健,如今新病,尚未“失神”。
2、气血不足时,人体会首先保“内脏、大脑、心神”,而舍“肌肤、肢体、皮毛”,所以气血不是极虚的情况下,还不至于严重伤及脏腑和神志。
对这个医案有了新的理解,供大家批评。
喜健身(爱动,阳性),脉滑利,眼有神(阳性),合起来应该是整体(我的理解所谓的整体按中医理论来说就是肾阳或真阳,按现代理解就是心血管循环系统功能)阴阳属性为阳性,在此阳性基础上出血(血小板减少,此证传统四诊没法获得,能得到的是易出血),这就是三黄泻心汤证。但又不是大实大热之证,相反还有局部(相对于前面所述整体而言)虚寒之象,合四逆汤,我觉得黄老师是运用了范中林先生用附子的经验。以下是范老总附子的经验:四川范中林先生尤其重视舌象,凡舌质淡或淡红、暗淡,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灰腻、白滑者,即舌无热象者,均为附子或四逆汤的使用指征,不失为一大特色。对比此案的舌象,合不合?又因为是疑难杂症,所以就上了四逆汤。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感谢黄师无私分享你的经验
RE: 泻心汤与血小板
学习了,深受启发。
学习了!谢谢
学习了,谢黄师
学习了, 寒温并用治疗寒热并见之证.
页:
[1]